五 192O年,图哈切夫斯基率领部队向维斯瓦河进军,进抵华沙时,请求总部调拨增援部队。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和列宁同志于1920年8月5日下令,从西南方面军抽调第1骑兵军团和第12、14军团火速增援西线,而身为方面军军事委员的斯大林却置中央命令于不顾,反而派第1骑兵军团去攻打利沃夫,结果造成华沙失利。后来,在总结这次战役的经验教训时,图哈切夫斯基直言不讳,揭露了事情的真相。联共(布)中央和列宁同志坚持原则,于1920年9月1日下命撤掉斯大林西南方面军军事委员的职务,任命古比雪夫接替他的工作。 1937年5月间,图哈切夫斯基本应到伦敦去参加乔治五世的加冕典礼。不知为什么突然宣布;他因病不能前往英国了;由海军司令员奥尔洛夫替他前往英国参加典礼。接着任命他为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司令员,6月必须去古比雪夫城就职……这一切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百思不得其解,他感到斯大林对他的态度急剧而明显地恶化了。他给斯大林写信,想了解贬谪他的根据,结果是杳无回音。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执政初期是比较收敛的,因为列宁的亲密战友基洛夫、捷尔仁斯基、古比雪夫、 奥尔忠尼启则、伏龙芝等人都健在。这些人都是图哈切夫斯基的良师益友,他们对图哈切夫斯基是了 解、信赖和器重的。可惜的是,这些老一辈的革命家,从1924年到1937年的13年间,由于种种原因都不幸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这便使斯大林毫无顾忌地独断专行,因而1937年6月11日秘密处决了图哈切夫斯基等著名军事家。 六 图哈切夫斯基是工农红军中最年轻而且最有才华的元帅。他担任西方面军司令员,统率千军万马转 战南北时,年仅27岁。担任工农红军军事学院院长时才29岁。担任总参谋长时才32岁,被授予苏联元帅时年仅42岁。在26岁时就 发表了著名的军事理论著作《民族战略和阶级战 略》,从1919年到1936年在这17年间共发 表了120余篇军事理论著作,丰富了无产阶级 军事学术理论的宝库。难怪外国军界都誉他为“军界神童”和“泰斗”。 图哈切夫斯基在十月革命后转到苏维埃政权一边。他刻苦钻研列宁著作和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并在实践中加以创造性地灵活运用;他建议军团内开办训练班培训自 己的指挥人员,创办各种专业兵种军事院校,培养专业人才,解决扩编中的干部问题;参加编写了红军 最早的野战条令,倡议编写《苏联军事百科全书》;提出以大量机械化部队、坦克兵、空降兵和航空兵 部队进行大纵深作战的理论;提议组建空降兵和航空兵,主张大量使用空降兵在敌后作战,改进步兵 武器,改进炮兵和海军,改革部队组织编制,特别强调提出对法西斯德国的入侵要严加防范;更可贵 的是在希特勒发动第2次世界大战之前就预见到他的侵略野心。1935年在他的《当今德国的作战计划》1文中明确指出:“希特勒的帝国主义野心 不仅仅在于有反苏的企图,而且有妄图鲸吞整个西方的冒险计划。”要求部队百倍提高警惕,加强战略, 随时作好应战准备。1936年1月15日,他在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次会议上又明确指出:“……无论在我国东部边境还是西部边境上,那业已形成的态势都要求我们极其认真地重新考虑我们的防御措施,目前切实可行的1条,就是必须居安思危,抓好战备,在相距1万公里的2条战线上能同时、而且完全是独立自主地进行防御……”。 图哈切夫斯基强调指出:“随着工业的发展应该发展红军的技术装备实力……大家都知道,一旦爆发战争,技术兵器、装备、武器、飞机、坦克的需求量必将大大增加……仅有1个庞大的工业基础是不够的,还必须 善于发挥它的作用,必须善于将它从和平工业转到 保证前线供应方面来。”这些都反映出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和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