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之战(公元192年) 兖州之战发生在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东郡太守曹操在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地区击败黄巾军的作战。此战,曹操以少胜多,不仅取得了兖州根据地,而且收编精兵数万,成为曹操的基干部队,为曹操尔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宛城之战(公元197年-199年) 宛城之战是197年汉末三国之前军阀曹操和张绣之间的一场战斗。张绣取胜,曹操败逃。 易京之战(公元199年) 中国东汉末年,割据冀州等地的袁绍率军于汉献帝建安二年至四年(197~199)攻灭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公孙瓒军的作战。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袁绍率兵攻公孙瓒。公孙瓒只守不攻,袁绍遂设下伏兵。公孙瓒中伏后,心知必败,逃回城中自杀。 名称:易京之战 地点:幽州易京城 时间:197~199年 参战方:袁绍军、公孙瓒军、黑山军 结果:袁绍获胜、统一河北 参战方兵力:袁军和公孙军不详、黑山军十万 伤亡情况:公孙瓒集团覆灭,公孙瓒自杀 主要指挥官:袁绍、公孙瓒、张燕 官渡之战(公元200年-201年)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三战新野(公元207年)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双方亦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名称:赤壁之战 地点:湖北、赤壁市 时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参战方:孙刘联军、曹军 结果:孙刘联军胜利 参战方兵力:联军5万、曹军20余万(称80万) 伤亡情况:曹军“伤亡过半”,多为荆州降兵 主要指挥官:周瑜刘备(联军)、曹操(曹军) 合肥之战(公元209年) 合淝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淝为目标的争夺战。合淝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淝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淝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不过数次也未有胜负。 名称:合肥之战 地点:徐州、淮南一带 时间:208年-253年 参战方:曹魏(曹军)、东吴(孙军) 结果:曹孙两家的城垒争夺战,未有胜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