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初期编制如下: 军(总统)左翼(统领)(分统2)步队营(统带) -右翼(统领)-(分统2)-步队营(统带) -(分统)炮队营(统带) -(分统)-马队营(统带) -工程队营(统带) 这破玩意我看这都乱,又不是打麻将什么统子饼子的,咱们简单的说,也不会太简单,老袁他仿照德国陆军编可那时间德国的编制我们也是不摸门,我们还是套用现在的军队编制说,可能有的不太准确,那您也将就着去理解吧,北洋新军的一镇,相当于现在一个师大约12500人左右, 每镇辖步兵2旅,每旅辖2团,每团3营,每营4连,每连3排,每排3班,每班14人。 炮兵1团下辖3营,每营3连,每连3排,每排3班,每班14人。 骑兵1团下辖4营,每营4连,每连2排,每排2班,每班14人。 工程兵1营下辖4连,每队3排,每排3班,每班14人。 辎重兵1营下辖4连,每连2排,每排3班,每班14人。 我扭吧了半天也没把人数凑齐,但资料是这样的,全镇(师)计官长及司书人等748名,弁兵丁10436名,夫役1328名,共计12512名。 当然人家不是这么叫法, 北洋常备军中最早成军的是第三镇。到光绪三十年六月初七日(1904年7月1日)北洋常备军共编成三镇(这就是常说的北洋三镇。到光绪三十一年六月初四(1905年7月6日)又续编成第四镇、第五镇和京旗常备军(满人武装) 驻防情况: 北洋常备军第一镇光绪三十年七月(1904年)北洋常备军(又叫左镇)驻永平及山海关附近。 北洋常备军第二镇光绪三十年七月(1904年)北洋常备军(又叫右镇)新兵17营驻天津府附近小站、马厂一带,其实这些士兵还都在训练营中。 北洋常备军第三镇光绪三十年四月(1904年)驻保定。 北洋常备军第四镇光绪三十一年三月(1905年)驻军南苑等地。 北洋常备军第五镇光绪三十一年五月陆军第二镇一部、武卫右军先锋队、山东新兵(1905年)驻山东济南府、潍县一带 进入民国元年1912年,北洋军队迅速扩军,六镇、20镇、23镇等8个镇改成了8个师,番号不变。又增建1、27、28师,到11个师。大约15万人。 同时北洋常备军又形成混成旅的编制: 混成旅是比较特殊的编制。因没有法定编制,混成旅的编制也各有不同。一般旅下辖有步兵2至3个团,骑兵1个连至1个营,炮兵1个连至1个营,工兵、辎重兵1个连。也有编制三千兵马的混成旅,也有多的则逾万人的混成旅,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就一万两千余人。 混成旅可以独立承担作战任务。在1912年后期共出现20个混成旅。它们分别是: 第1混成旅, 驻地:山东济宁。 第2混成旅,驻地:湖北武汉。 第3混成旅,驻地河南 第4混成旅,驻湖南长沙、 第5混成旅,驻军淮安。 第6混成旅驻湖北。 第7混成旅驻京后师北苑移驻河南。 第8混成旅,驻保定第。 第9混成旅驻军江西赣县。 第10混成旅驻福建。 第11混成旅驻军福建。 第12混成旅,驻山西。 第13混成旅驻四川。 第14混成旅,驻福建。 第15混成旅,驻陕西。 第16混成旅,驻陕西。 第35混成旅驻 新疆。 第3?混成旅陕西。 第47混成旅,驻济南。 第75混成旅驻江苏。 这些混成旅后来有的移防,有的撤消,有的扩大了编制,大多是后来各地军阀的重要实力。(说明:这其中有些在1912年并没有成军) 骑兵编制 北洋常备军骑兵编制采用的是属于大团(标)小连(队)的编制。 炮兵编制 北洋常备军炮兵与采用18门炮的炮兵营编制。3连每连6门。 北洋常备军每镇编制1个机枪营24挺重机枪,主要是哈奇开斯气冷式重机枪,日本38式重机枪和 少量马克沁式重机枪。 1911年北洋常备军应该在15万人左右,到了1912年末应该有二十万人,这应该是当时中国最好的野战军团,但是前期是人家满清的,虽然满清人调动不太灵咣,但还是人家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