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民国军事:民国元年中国四大军事力量实力对比(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孙中山为首的造反派,或者叫革命派

实话这股力量是最难统计的,聚为兵,散为民的一帮人,出入太大,兄弟们别骂啊,可以共同研究。

起参加义的新军有多少?

参加起义的革命党有多少?

参加起义的工人,农民有多少?

我们应该清楚这股力量,在消灭满清政府在各个府厅州县的清军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12年前后有多少清朝军队在起义中被消灭,或者被赶跑?估计在十万人左右,这极大的削弱了满清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这也是导致清朝灭亡是重要因素。

所以估计这股起义力量应该在一百五十万人左右,起义参与者可能在千万,中坚力量的估计在15万左右,

革命党能够控制的军队或者准军事力量(民军)估计在七到八万之间,但是力量很分散。

孙中山革命政府掌握在手里的新军也就在二三万之间,武器装备远不如北洋新军。这也就是孙中山为什么会把临时大总统让出去的重要原因。如果孙中山能够把满洲委托给日本,孙中山有了那一千五百万他是不会把,临时大总统让出去的?

各个国家的在华的租借地和外国驻军

这批军队还是让人一头雾水,在1912年的历史中很难找到它们的痕迹,我们只能从满清政府和这些国家签定的一些条约中回忆那阶不堪回首的历史。从1845年英国在上海建立第一个租界,到l904年列强在华已建立了43处租界。可分为单一国家管理和多国共同管理两种。列强在租界内设立司法、审判、警察、监狱、市政管理机关和税收机关等殖民统治机构,使租界变成“国中之国”,成为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的据点。从1919年起中国政府开始陆续收回租界地。

在1912年前后有多少外国军队在中国驻有军队?详细的数字没有记载。

在《中日马关新约》中有这样的记录:第八款中国为保明认真实行约内所订条款,听允日本军队暂行占守山东省威海卫;又於中国将本约所订第一第二两次赔款交清、通商行船约章亦经批准互换之后,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确定周全妥善办法,将通商口岸关税作为剩款并息之抵押,日本可允撤回军队。倘中国政府不即确定抵押办法,则未经文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应不允撤回军队:但通商行船约章未经批准互换以前,虽交清赔款,日本仍不撤回军队。

《中日马关新约》中是这样记录的

第一款遵和约第八款所订暂为驻守威海卫之日本国军队应不越一旅团之多:所有暂行驻守需费,中国白本约批准互换之日起,每一周年届满,贴交四分之一——库平银五十万两。驻军的费用满清政府还要给。

第二款在威海卫,应将刘公岛及威海卫口湾沿岸照日本国里法五里以内地方,约台中国四十里以内,为日本国军队驻守之区。

《辛丑条约》中规定

在北京强行划定的“使馆区”,由各国派兵保护。

将大沽炮台和从大沽到北京的沿线炮台“一律削平”。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和山海关铁路沿线12个战略要地。

. 五口通商。《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国在五口有权驻领事等官员,商人可以自由通商,不受只准清政府指定的「行商」进行贸易的限制。

中美望厦条约中规定

美国人可以到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港口贸易或居住,并且淮许美国兵舰进入中国海港。

在中英法俄天津条约中规定

外国公使驻北京

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江宁(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外国人往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来往。

中英法俄北京条约中

开天津为商埠

准许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给英国

中俄瑷珲条约中

中、俄两国以黑龙江及额尔古纳河为界,以北属俄国,以南属中国。

黑龙江下游以南、乌苏里江以东直至鄂霍次克海沿岸之地,由原属中国所有改为中、俄两国共管。

俄国船只在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上拥有通航权。

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

中国完全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中国开放江南的苏州、杭州,以至长江中上游的重庆、沙市,对日通商,日本并享有通至此等口岸的内河航行权。

中国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有设厂权,并享最惠国待遇。

中俄胶澳租界条约规定

租借山东半岛南部的胶州湾及其铁路权给德国

旅大租地条约中规定

旅顺「租借」给俄国作为军港,大连「租借」给俄国作为商港,均以二十五年为期,但「可以延长」。

在「租借期」内,中国军队不得驻在旅大地区。

东三省善后协约

日、俄分别于中国东北撤军后,清廷开东北三省之十六处城镇作为商埠对外开放(盛京省之凤凰城、辽阳、新民屯、铁岭、通江子、法库门,吉林省之长春、吉林、哈尔溃、宁古塔、珲春、三姓,黑龙江省之齐齐哈尔、海拉尔、瑷珲、满洲里。

日本取得东北南部之安奉铁路之管理经营权。

从上述条约中可以看出,当时一些国在中国确实享有驻兵权。

所以一些国家在华有少量驻兵。

在台湾及澎湖列岛日本人有较多的驻军。

在香港英国有驻兵。

在旅顺和山东的青岛都有俄国和德国驻军,从而演变成为在中国的1904年的“日俄战争”和1914年的“日德战争。

1904年的“日俄战争”战场辽东半岛

日军投入兵力五个军约27万人,俄军则集中了约30万人。由于俄军主帅库罗帕特金胸无韬略,分散使用兵力,主要作战方向判断失误,于3月9日弃城败逃。日俄战争,俄军损失近12万人,日军伤亡约7万人。

又说: 俄方:115000人阵亡,146519人受伤,80000人被俘。

日方:88000人阵亡,173425人受伤 。

数字有些出入。

更有数十万中国百姓残遭不幸。

在1914年的“日德战争”战场胶东半岛

日军调动了以第十八师团为主力的陆军5万人,配备了数百门重型攻城重炮、山炮、野炮在内的火炮和多架飞机,从陆地进攻青岛。日本海军出动了第二舰队的60余艘军舰,

德军总兵力达4.5万余,战至1904年11月,人德军战死数百人,被俘4000余人;日军死亡1000余人。

外国驻军这一股军事力量到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逐渐的被削弱。

但是日本国,中国的近邻,占据当时亚洲第一的军事力量,今后三十余年的时间里它将紧紧咬住中国不放。

1912年的中国,即将迎来她另一场灾难。

这样加上香港和台湾估计在1912年外国驻军应该在两到三万人左右,中国大陆应该在四到五千人左右。

这些就是1912年民国元年,宣统四年中国的军事力量,所以实力决定了一切,军事实力也决定了1912年后中国的政治势力的走向。

(说明:1912年的军事实力的界定比较困难,如果以1911年更加准确,但是1911年为宣统3年,而1911年末和1912年初的3个月左右时间中也是当时中国政治和军事最动荡的时期,以民国元年界定也能够准确反映满清、北洋和革命党人之间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