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的计谋 联合荆州军发难 萧宝卷两次刺杀萧衍不成,反而把自己的杀心完全暴露,胸有韬略的萧衍自然不会坐以待毙,索性起兵发难,开始了他野心勃勃的计划。 其实早在萧宝卷刺杀他之前,萧衍就已经暴露他要另立新朝的决心。在担任雍州刺史时,他就自比商朝末年的西伯侯 ,初露取代南齐之意。 不过,在筹划向萧宝卷朝廷军事进攻的同时,萧衍还在考虑一个政治问题:立谁为帝?干什么都得有理由,打仗也需要师出有名。萧衍和萧颖胄合计,决定立萧宝卷的八弟、身在江陵城、年仅14岁的南康王萧宝融为帝,萧颖胄为尚书令(总理),萧衍为左仆射(副总理)兼前线总指挥。 萧衍的手下知道后急了:预立的皇帝在江陵,“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人家萧颖胄,咱们都成他的打工仔了? 萧衍明白大伙的想法,大家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你萧衍身上参加造反,不就盼着你以后当皇帝,个个封妻荫子、升官发财嘛!可萧衍却把胜利果实拱手让人,跟着你混还图个啥!萧衍赶紧宽慰大家的心:必须暂时先让一步,稳住荆州的萧颖胄兄弟,等拿下建康,军队在我们手里,再回过头来对付荆州,易如反掌。否则,大仗还没开始,现在就内讧,很可能雍州和荆州一块玩儿完,到头来一场空。众将一听有理,觉得跟着萧衍干是跟对人了。  第1 步 围城打援 ●将朝廷主力引出,水淹朝廷大军 同年2月,萧衍率军从雍州出发,进抵郢州(今湖北武昌)。郢州刺史张冲防守长江南岸夏口城,将军房僧寄防守长江北岸鲁山(位于今大别山南麓),挡住萧衍军的东下水陆去路。萧衍令先锋大将王茂和曹景宗率军南渡长江,会同荆州军合围南岸的郢州,自己亲率雍州军主力包围鲁山。官兵们都跃跃欲试,想要发动进攻,不料萧衍摇头不允,下令围而不攻。 5月,建康朝廷派来的13路援军向郢州开进。荆州的萧颖胄慌了,信心动摇,开始后悔与萧衍一起冒险。他写信给萧衍,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表示不满,认为萧衍对郢州围而不攻是坐失良机;二是朝廷大批援军压境,估计很难顶住,建议向北魏求援。 萧衍看到来信,诡秘一笑。他围而不攻在等什么?原来,萧衍等的就是萧宝卷派援军救郢州。这样一来,把朝廷主力从首都调出来,他好用围城打援的战法,将朝廷的生力军消灭在外围战场,之后攻取建康就容易多了。萧衍的军事眼光确非萧颖胄可比。 朝廷援军虽多,但千里迢迢劳师远征,又忌惮在加湖水泽一带(今湖北黄陂东南,离郢州30里处)严密设防的雍州水军,遂在高地干燥处安营扎寨,与荆雍军形成对峙。进入7月,雨季到来,江水暴涨,漫上朝廷援军营寨。 萧衍见时机已到,遂派两大前锋王茂和曹景宗乘机挥军进攻,指挥高大的楼船把朝廷13路援军冲得七零八落,简直就是三国关羽“水淹七军”的翻版。可怜萧宝卷派出的精锐之师有力使不出,泡都没冒几个就玩儿完了。见此,坚守鲁山和夏口城的当地守军自知再抵抗也没用,也投降了。 第 2 步 乘胜追击 ●大军直压建康城 现在郢州打下来了,大伙想休息休息,萧衍则急了,命令乘胜直趋建康。江州(今江西九江)是长江中游荆楚战略区和长江下游扬州战略区的界线,也是东进水路和陆路上必须克服的战略据点。镇守此处的是刺史陈伯之,其子陈虎牙正是之前增援郢州的13路援军副总指挥。加湖大败,陈虎牙侥幸逃回,在父亲面前把萧衍的厉害大大说了一通。 8月14日,萧衍军进抵寻阳(在今九江西南),陈伯之畏战而降。萧衍率军继续东进,镇守姑孰(今安徽当涂)的申胄干脆弃守,逃回建康。9月底,萧衍大军进至建康城南郊,兵临城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