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农历八月初六当晚,61岁的张荫桓如往常一般在家看书,安静的胡同外传来一阵喧哗,家人说有数十名步军统领衙门的兵勇包围了进出口。一段时日以来,抨击变法的声音越来越多,他也担心康有为等人急切的变法措施会招来变故,如今果不其然。张荫桓吓得躲进内院,府上一个亲戚想从后路逃走,清兵一拥而上先把这个亲戚押往步军统领衙门。消息传回家中,张荫桓更加害怕。第二天参加一场宴会,席间喝了不少闷酒,庆亲王奕劻拍着张荫桓的肩膀安慰说:“你放心,与你无关,你不必害怕。”张荫桓出人意料地说:“不关你的事,你自然不怕,参我者众,我岂能不怕?” 发生政变后,张荫桓和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一共8人被捕。在狱中,他曾向狱卒打听“能不能留下一两人?”狱卒说上头有意留两人,他问是谁,回答是杨深秀和康广仁。等到行刑那天,他以为自己难以幸免,结果却是留下了他和徐致靖。徐被终身监禁,而他被流放新疆。上谕宣布他的罪名为:“居心巧诈,行踪诡秘,趋炎附势,反复无常”,4天后,六君子未经审讯就被斩首于北京菜市口。 陷于“帝后”党争 时隔百年回首戊戌变法,很多事情依然值得后人反思。 就张荫桓而言,他身居要位,和康有为、谭嗣同一伙后辈布衣并没有多深交情,曾经推荐康有为也没多少人知道(何况事后康有为、梁启超单单宣传帝师翁同龢举荐康有为)。说他支持维新派,成为康有为等人与光绪帝之间的联系渠道,原则上不算什么,因为慈禧一度也支持变法,只是后面引发保守党的激烈反对。当时除了帝师翁同龢外,和维新派显得亲近而办事得力的高级政府官员就属他了。他担任过驻外公使又懂英语,自然很受光绪帝重视。仅仅戊戌年三月,光绪召见张荫桓就达7次之多。所以,有人把张荫桓称为戊戌变法的“幕后大人物”。 翁同龢 他之所以遭慈禧太后严惩,主要是因陷入派系之争。当时有所谓“帝党”、“后党”,张荫桓原本没什么倾向,但他与翁同龢的亲密关系引来嫌疑。在给张的书信中,堂堂皇帝师尊翁同龢竟称张荫桓为“吾兄”甚至“吾师”,交情非同一般。另外他是买官出仕的,很善于经营敛财,因此颇受“后党”嫉恨。 戊戌变法中关键的一幕是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张荫桓殷勤周旋,还负责接待伊藤(见《光绪传》)。这次还传出光绪帝想聘用伊藤进入清政府的说法,直接导致慈禧从颐和园火速赶回紫禁城(见《戊戌变法史事考》)。如果让这个心机叵测的老外进驻皇帝身边,后果哪敢想象?贪恋权力的慈禧是绝对不允许的,加上康有为等人也有意图废后之举!八月初五接见伊藤博文时,慈禧出乎意料地坐在了帘子背后,光绪只能和伊藤寒暄几句草草收场,当时中方陪同人员就是张荫桓。当天慈禧和颜悦色地令张荫桓为伊藤精选宝星勋章,第二天就声色俱厉训斥光绪,宣布训政,下令捉拿乱党康有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