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清帝南巡逸事多:巡视江南 大选清官 处处题词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康熙和乾隆等清代诸帝都有过出游的经历,康熙和乾隆两帝均六次南巡,对此,人们褒贬不一。中国新闻网援引潘洪钢先生编的《细说清人社会生活目录》一书的内容称:“实际上,清代诸帝出游,除了享乐以外,也有一些政治、经济上的安排。”譬如接见蒙古王公、西藏政教人物,为民选清官,优礼老人和高龄官员等。

有清一代,皇帝多不喜居宫中,常有北祭南巡、西狩东幸之游。康熙时,举行“木兰秋狝”最多;康、雍以降,圆明园渐成规模,而帝多居园中;雍正帝在位时间较短,出游较少,康、乾二帝则出巡最多,二人在位时间均过60年,各有六次大规模的南巡之举。人们对于此事,褒贬不一,主要在于康、乾的六下江南,铺张奢靡,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实际上,清代诸帝出游,除了享乐以外,也有一些政治、经济上的安排,如木兰秋狝,一方面是对承平时期的军队进行必要的操练,同时,在避暑山庄接见蒙古王公、西藏政教人物,也是重要内容,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六下江南,于巡游享乐以外,也有了解社会民风民俗、治理河工、海塘等方面的安排。这里,我们不去全面评价六下江南的活动,只来说说六次南巡中的一些逸事。

入境问俗,也算是清帝南巡的一项内容吧。清廷以北方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皇帝对于富甲天下、作为国家经济重要支撑的江南地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各地人民反抗渐次平息、经济恢复发展的情况下,哪怕是皇帝,也想到这些地区亲眼看看。在游与看的过程中,也不乏入境问俗之事。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玄烨第三次南巡,来到苏州,士民观者云集。皇帝驾临,他来看看当地情况,而老百姓也想看看他,不免人流拥挤。康熙见沿途田里庄稼已经青葱一片,传谕观看的人群,“你们不要踩坏了田中的麦子”。时值阳春三月,地里油菜已经结实成角,康熙没见过这种作物,叫人取一枝来仔细观看,并问巡抚,这庄稼是做什么用的。得知此物是专门用来榨油的,康熙帝感慨地说:“凡事必须要亲自看到啊。”可谓是入境问俗、了解世风民俗的一个小故事。到了浙江,两江总督张鹏翮、江苏巡抚宋荦陪同,康熙帝问二人,听说本地人一日要吃五餐,会不会使口腹累人呀?张回称:“此习俗使然。”康熙笑道:“这事恐怕你们也难以劝化吧。”

几天后,大驾由浙回苏,发生了两件事,使观风俗的活动打上了为民做主的印记。这一天,康熙驾临无锡太湖的“洞庭君山”。地方官员准备了很丰富的节目,首先是出行不远,遇上渔民,献上鲫鱼、银鱼两筐。渔民又当着康熙的面下网,捕获大鲤鱼两尾。康熙很高兴,命赏渔人元宝。御舟近岸,巡抚准备了一乘大竹山轿,伺候皇帝上轿,康熙看了这轿子,不禁笑曰:“此轿亦颇轻巧。”少顷,有山中耆老百姓等三百余人执香跪接,又有尼姑们身着盛装,跪地奏乐,这类节目是太后喜欢的,康熙有点惋惜地说:“可惜今天太后没有一同来。”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有沿湖居民投状子,诉称沿湖每年涨水,坍塌田地,老百姓没了田地却还要照旧纳粮。康熙帝的游兴受到了影响,叫人收了状子,并下令当地巡抚等官立即查办此事。

康熙南巡,对所过之地吏治多有关注,号称为百姓选清官。某年,南巡出畿南,至河北固安地方,当地百姓夹道跪地,挽留当地一个小县令。这县令名杨馝,算是个骨鲠之士。作为县令,杨参与了修治永定河的工程。按例,河工应于秋汛一过就开工,这年,河道黄某拖延工期,到冬天还在赶工。老百姓冬日涉水,寒冷不堪。杨馝可怜百姓,同意大家等太阳出来暖和一点再开工。

河道黄某巡查,发现有百姓来迟,就下令鞭打。杨苦劝不听,一时怒,牵着这位河道大员的马说,如此寒冷的天气,你穿着厚厚的裘皮还冷得打战,却硬要这些赤足露腿的百姓天不亮就来上工。来来,你能去,百姓就能去。黄某大愤,准备上章弹劾杨馝,幸得巡抚从中调和,才没把事情闹大。而杨馝心疼百姓的事做了不少,名声也传扬开来。这时康熙南巡时,正逢杨馝调任宛平,老百姓夹道跪迎,也是为了挽留杨馝。康熙听了百姓的要求,大声说:“我另外给你们这里选一个好官来,怎么样?”这时,道旁有一妇女大声回应:“那你不如另外选个好官给宛平?”康熙大笑,觉得这女子说的也是实话,下令杨馝食知州俸,仍旧做固安县令。

仪封人张伯行因治河有功从山东济宁道员迁任江宁按察使,康熙南巡中了解到他的事迹,遍问当地官员,异口同声地表示称赞。康熙帝大喜,称之为江南第一清官:“你们不要保举,还是朕来保举他。将来他当官好,天下都以朕为明君。如果贪赃枉法,天下人笑朕不识人。”康熙到江南,升张伯行为福建巡抚,后来果然官声极佳,论者皆以康熙帝有知人之明。

南巡之际,优礼老人和高龄官员之事不少,题词、题匾则数不胜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