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杆在技法上以搬、拦、裹、劈、勾、挂、霍、剁、滚、格、墩、戳、砸、掠、挑、窝、飞、点、绞、压等二十字诀动作为主要内容,同时也柔合移置刀剑枪棍的一些招式,组成了许多鞭杆套路。 例流传在陇南一带的赤龙鞭杆,五虎群羊鞭杆,云摩鞭杆,扭丝鞭杆等不下数十种之多。但是古老的鞭杆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弊病,如在劲力上滞扭呆板,步法迟缓,身法僵硬,内容重复,套路冗长,已远远不适应现代武术的发展。 鞭杆的特点是长短适宜,运用方便、泼辣迅猛,两头并用,把法多样,换手掉棒,变化多样,适宜激烈格,尤其把法的变化招式可以说是极尽巧妙,是武术短器械艺术上的独造。 ![]() 经过无数鞭棍拳家的归纳总结,交流,现在的甘肃鞭杆,形成了粗犷迅猛,快速多变的,大开大合,吞吐伸缩的具有西北独具特色的鞭棍风格现象,引起了海内外武术界的深切关注。在西北地区较为流行的鞭杆和棍术套路有“缠海鞭杆”“五阴、七手十三法”、“风磨棍”“天启棍”纽丝棍等。 风磨棍:风磨棍的内容和结构是按古人“枪中寓棍”奇枪五十五棍图的基本动作为匡架,以明代历史文献为依据,在趟子中加了“风磨式””磨旗式““迎风卷旗“”子午桩“报棍为向征,这也是风磨棍名称的来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