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在12月25日,为什么没有通知周恩来、杨虎城,没有顾及杨和延安的某些政治要求尚未达成,即释放了蒋介石? 张学良释放并亲自护送蒋介石回京,有三个很重要的政治背景 1936年12月26日,蒋介石安全抵达南京。举世瞩目的西安事变落幕。迄于今日,对于张学良为什么要亲自护送蒋介石离开西安,仍未有定论。 就大背景而言,张学良选择释放蒋介石,并亲自护送其回南京,至少有三大原因。其一,事变发生后,国内舆论没有如张所料一边倒地支持事变,相反,谴责之声极多。如当日影响力最大的私营媒体《大公报》,12月13日,要闻版将事变定性为“叛变”;次日,国内新闻版几乎全部是社会各界对张、杨的声讨之声;17日,社论希望大军迅速西进平定叛乱;20日,社论公开称呼张为“叛逆”,指责他“搞糟了这一切,……正在毁灭中华民族的活力,阻止中国的进步”。再如,12月15日,以北大校长蒋梦麟为首的北平各大学校长,曾联名致信张,劝其“悬崖勒马”,不要再“执迷不悟,名为抗敌,实则自坏长城。”① 其二,预料中的“西北国防政府”计划流产。1936年5月12日,张学良与周恩来的“第二次延安会谈”,曾确认“以兰州为大本营,建立局面,打通友邦(苏联)”为主要内容的“西北大联合”构想。会谈决定:(1)9-10月,由两军组成西北抗日联军和西北国防政府;(2)由张学良安排邓发经新疆赴苏联,联系援助事宜。②张学良的联俄愿望非常强烈。 7月份,参加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期间,张获悉蒋介石正在谋求联苏对日后,心急如焚,归来后即接见潘汉年,主张提前发动“西北大联合计划”,抢在南京之前实现联俄。③但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想法并不如张所愿。8月15日,共产国际指示“把蒋介石同日本侵略者相提并论是不对的”;12月16日,共产国际电报指责张学良的行为损害了抗日统一战线且刺激了日本侵略者。同期,斯大林亦有密电给延安,不支持“西北大联合计划”且主张释放蒋介石。④ 其三,苏联在宣传上,故意将张学良与汪精卫捆绑在一起。事变发生后,英、美等国际舆论,均猜测事变背后有苏联在秘密策划;国民政府也有同样的怀疑,故曾命驻苏联大使蒋廷黻“请求苏联出面协助平安释放委员长。”作为应对,苏联公开否认与张之间存在任何关系,更于事变次日,在真理报上刊文指责张的行为属于“叛变”,认为是“(汪精卫)这个死心塌地为日本帝国主义效劳的走狗,……挑动这支部队反对中央政府。” 苏联故意把本拟高举“抗日大旗”的张学良,与标榜“对日和平”的汪精卫捆绑在一起,对张的刺激很大。 地下党人、张的亲信高崇民后来回忆说:“这是当时张学良最恼火的一件事情,也是他沉不住气的主要因素。”⑤张后来自己也说,之所以要亲送蒋介石去南京,动机之一就是“可以压一压南京亲日派的气焰”,可以撇清苏联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与“亲日派”的关系。 略言之,张本人的实力、经验、智慧,均不足以解决事变发生后的复杂局面。故如其自言,在事变发生后不得不依赖周恩来为“谋主”。在“和平解决”已成定局的前提下,为个人之历史名声计,选择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无疑是自证清白的最有效手段。此外,张在去南京前,得到了各方的安全保证,同时也曾天真地以为蒋会跟他唱一出互相释放的“千古美谈”,并未料到自己将被交由军法审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