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西厢记当时其实是禁书,套用现在的话也就是儿童不宜,在贾府贾母是不允许自己的孙女外孙女们看这些“才子佳人”的戏文的,但是林黛玉被它优美的情感所吸引,她潜意识的还是把书中的人物当做了仿效的对象。在潇湘馆她无意中吟唱了“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被宝玉听到后她不禁羞红了脸,到头装睡。她外出回来,看到潇湘馆的景物,会想到苍苔露冷的句子,会感慨自己的命比莺莺还薄。 林黛玉是不幸的,因为从小爹娘就不在身旁,同龄女子迎春、探春、惜春的爱情早已注定是“父母之命,媒说之言”,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也没有结识同龄异性男子的机会,更没看过《西厢记》这样的书。林黛玉不同,她寄居在贾府,有从小在一块儿长大的表哥宝玉,两情相悦,她有一个寻求自己爱情的空间,虽然狭窄,足可以慰藉寂寥少女的心。所以她大胆勇敢的象崔莺莺一样追求自己的爱情。不过噩梦来了,当青春守寡的湘云来时,随身携带的金麒麟勾出了黛玉的害怕,《西厢记》中莺莺在见到琴童后给远在京城的张生汗衫一领,既定情又怕心上人忘情。宝玉的多情是出了名的,她害怕他和湘云做出哪些风流勾当来也是正常的。 宝玉说他心心念念睡里梦里都忘不了妹妹,林妹妹又何尝不是呢?后来宝玉挨打后送的两方旧帕子,无异于他们的“定情信物”了。不过莺莺和张生有红娘来撮合,来私下传递他们的爱情,宝黛没有,就是那个传纸条的晴雯,也不是那么热心。但是他们之间似乎是心有灵犀的,黛玉看了宝玉参禅的诗文可以随手揣走,宝玉更是黛玉诗文的第一读者和知音。即使不告诉他谁写的《桃花诗》,他也猜得到是林妹妹的手笔,还会掉泪。 黛玉虽然有心学莺莺,她多次私下感慨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她注定赢得到爱情,赢不了自己的婚姻。《西厢记》中崔莺莺和张生可以通过与相国夫人做斗争,张生考取功名赢得爱情,宝黛不行。即使宝玉在取得功名后成亲,他也无权选择自己的婚姻。黛玉注定等不到爱情修成正果的那一天。所以等到爱情破碎的时候,黛玉烧了当年提诗的旧手帕。到头来万事成空,喊出了:“宝玉,你好……”。我宁愿理解成宝玉你可恶,你给我看了《西厢记》,给了我一个希望,却又生生的把它灭了。《西厢记》误人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