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陶谦在史实里实力如何 陶谦三让徐州的故事(2)
1928年6月4日,东北王张作霖命丧“皇姑屯事件”。这一事件当时轰动了全国,无人不晓。但流传至今,它仍然是一个谜。而事件始末真相,史上众说纷纭。张作霖一生称霸东北,无人敢撼。这样的大军阀究竟死于谁人之手?在此之前,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走上了大军阀之路的? 张作霖,字雨亭,光绪元年(1875年)出生在当时的奉天省海城县的一个小渔村。他从小家境赤贫,8岁时,父亲因赌博被仇家杀害,家境更加窘困。13岁时,张作霖被迫提前走入社会。 小的时候,张作霖因为家里很穷读不起书,就站在窗外偷听私塾先生讲课,先生为之感动,便让他免费读了3个月的书。这就是张作霖读书的全部家底了。 张作霖这个没有家庭背景,也没有社会背景,更没有正规学历的普通东北少年,又是怎么成为东北王的呢?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张作霖加入马玉昆的队伍抗击日军,并当上了骑兵营的小头目。可惜的是,清军在战争中惨败,张作霖的队伍也在这个时候被打散了。 20岁的他返回乡里,娶了张学良的生母赵氏,倒插门到了赵家庙村。后来在岳父的帮助下,张作霖组织了一个小型的地方武装“保境安民”。直到盛京将军增祺在东北推行“化盗为良”的政策,张作霖抓住这个“招安”的机会,才顺利将他的队伍转变成为朝廷承认的巡防营。 清末的东北一直不太平,多年在社会混迹的张作霖长于计谋,巧于应对,反而如鱼得水。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张作霖所处的辽西中立区成为日俄争夺的焦点。在夹缝中生存的张作霖,见风使舵,左右逢源,采取谁强大就去投靠谁的策略保存并扩充自己的实力。初时,他接受了俄军的一批军械并为之服务,在俄军战败后又与日军合作,在日俄的争战中渔翁得利。直到清朝末年,张作霖已经由一个拉杆子起事的草莽英雄,变成了手下拥有7个营的统带,成为东北地区一个实力不容小觑的军事首领。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之后,东三省陷入“保皇还是革命”的困境之中。当时驻扎东北的新军将领希望革命,推翻清王朝,而东北三省总督赵尔巽主张暂时观望,反对革命。这时,很会做人的张作霖深知赵尔巽的心思,当机立断,亲率所辖步兵7个营的全部人马从驻地出发,马不停蹄,日夜兼程,直奔奉天。 到了省城之后,张作霖马上求见赵尔巽。赵尔巽这时正苦于被新军包围,于是,张作霖亲率大军帮助解围。随后,在赵尔巽和张作霖的精心布置下,张作霖与新军将领达成一致,同意东三省不参与独立。 这段时期,张作霖因势利导,大有平步青云的势头,他的部队也在不断壮大。同时,刚当上国民大总统的袁世凯,对表现出色的张作霖也非常赏识。 经过乱世重重考验的张作霖,借助袁世凯、赵尔巽等人之力迅速提升实力,渐生称霸东三省的野心。1912年,清王朝覆灭。袁世凯上台之后,中国的局势并不明朗,非常混乱。张作霖曾考虑借大清的势力做靠山,担心建立共和之后失去自己现有的势力,因而他对待政治态度也是忽左忽右。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