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史上英名盖世的唐宣宗为何无法挽救自家天下?(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还有一件事情也很能说明问题。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四月,宦官马元贽将宣宗御赐的玉带赠送给宰相马植。马植佩带去上朝,结果被宣宗认出。皇上所赐,岂能随便送人?朝臣与宦官勾结,更是犯了大忌。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第二天,马植就被取消宰相资格,其亲信董侔也被御史台“双规”,结果“尽得植与元贽交通之状”。于是皇帝昭告天下,再贬马植为常州刺史。宣宗这样做,显然经过了反复的掂量。马元贽官居神策军左军中尉,掌握着天子警卫队的部分兵权。宣宗自己,就是被马元贽等人拥戴上台的。这只能拿马植开刀,但效果并不差。宦官和朝臣,从此都各自收敛谨慎,不敢怠慢。《旧唐书》说,宣宗登基后“一之日权豪敛迹,二之日奸臣畏法,三之日阍寺慑气”,大约就因为他有这种“霹雳手段”吧!

不过,这位可以翻脸不认人的“铁腕皇帝”,却还有内心柔软的另一面。前朝皇帝武宗病重的时候,曾经问宠姬王才人:朕死之后,你打算怎么样?王才人说:愿从陛下于九泉。武宗就递给她一条丝巾,王才人在武宗驾崩后也只好自缢。宣宗听说此事,十分同情。但人死不能复活,便赠王才人贵妃称号,葬在了端陵的柏城之内。再比如,大中八年(公元854年)九月,宣宗派出的某使者,在路过边远贫困地区驿站时,因为嫌饼太黑,竟把驿吏打得出血。宣宗接到地方官员举报,痛斥这个敕使说:深山之中,这样的饭食,又哪里是容易得到的?于是,将此人发配去守陵。

“讲政治”与讲人情

同情弱者,可能与宣宗的身世有关。我们现在无法确切地知道,宣宗在宪宗去世之后,自己登基之前,是怎样度过四朝二十七年的岁月。但可以肯定两点。第一,至少在文、武两朝,这位王爷和皇叔,很可能备受欺辱,甚至被人谋害。《资治通鉴》就说,拿“弱智”的他寻开心,是文宗与诸王聚会时的“保留节目”。甚至还有史料说,他曾经被武宗绑架,扔在厕所粪坑里。所以,当着诸帝诸王、皇亲国戚的面,他什么话都不说。即便拿他开涮,他也面无表情,沉默得像个聋哑人。好在,十年的媳妇熬成婆,光王李怡终于贵为天子。这是他的幸运。这位熬出头的“媳妇”,并没有像某些“新婆婆”那样,用对“媳妇”的加倍虐待来找回心理上的平衡,反倒对弱者表示出同情,这是大唐臣民的幸运。

第二,他一定去了很多地方,见了很多人,听到了很多故事,因此深知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民间的疾苦。比方说,他居然知道在边远贫困地区,有口饭吃就不容易。这就完全不像一个养尊处优的王子或王爷。结果,宣宗在处理事务时,就比他的父兄和侄子高明,既讲政治,又讲人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宣宗是个明白人。

皇帝也要守王法

说宣宗是个好皇帝,还因为他一不乱法,二不枉法。其实,宣宗也曾有过“法外施恩”的想法。大中六年(公元852年)三月,宣宗下诏,赐给右卫大将军郑光庄园,并免去其赋税。郑光,是宣宗生母郑氏的兄弟,不折不扣的“国舅爷”。何况郑氏原本只是宪宗皇帝的宫女,宣宗登基前又是不遭人待见的“痴呆儿”,郑家应该并不富裕。宣宗希望给他们一点补贴,也在情理之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