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清代官场中的奴才:为何文武百官都称奴才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清代官员,常常自称“奴才”,既见于官方文件、奏章之中,也常常出现在官员觐见皇帝之时。今天人们对此似乎难以理解,但在清代,却是情理中之事。
    奴才一词,亦作“奴财”,“驽才”,在中国北方各地,尤其是北方少数民族中,是一个常见词汇。魏晋以降,常常作为贱称、卑称或詈骂之词,出现于历史记载之中。《晋书》卷101《载记第一·刘元海》:“颖不用吾言,逆自奔溃,真奴才也”。同书卷103《刘曜载记》:田崧骂杨难敌曰:“若贼氐奴才,安敢欲希觊非分,吾宁为国家鬼,岂可为汝臣,何不速杀我”。《魏书》、《北史》及《通志》等书《尔朱荣传》:“葛荣之徒,本是奴才”。《旧五代史》卷70,姚洪责骂董璋:“尔本奴才,则无耻,吾忠义之士,不不忍为也”。《资治通鉴》卷102《晋记二十四》:“慕容评,真奴才,虽亿兆之众不足畏,况数十万乎?”至明清时期,宫内宦官常常自称为奴才,也被人骂作奴才,如《明史》卷244《杨涟传》:“涟大骂:奴才,皇帝召我等,今已晏驾,若曹不听入,欲何为?”。
    另一方面,在北方民族中,臣与奴才本属一意,并无多少分别。如《宋书》卷74《鲁爽传》:“虏群下于其主称奴,犹中国称臣也”。《通志》卷136同此:“北方群下言于其主称奴,如中国称臣也”。《隋书》卷84《北狄》:“沙钵略谓其属曰:何名为臣?报曰:隋国称臣,犹此称奴耳。”(《北史》、《通志》同此说)臣与奴才二词通假,起自于北方,由来已久。清入关以前,奴才一词已出现于官方文献中,《清稗类钞·称谓类》:“当未入关以前,满洲曾贡献于高丽,其表文,自称‘后金国奴才’。可见奴才二字之来历,实为对于上国所通用,其后逐相沿成习耳。”可见,满洲旧俗,以奴才与臣相等,并不以为有辱国体。
    
    清廷起于北方,满语中有阿哈(Aha),汉语意译为“奴才”。沿其旧俗,奴才一词在社会上也得以广泛使用,当时及后世各种小说中也常有反映。《红楼梦》33回:贾政说宝玉“该死的奴才!你在家不读书罢了”。32回:“这会子又叫我做,我成了你们奴才了。”第9回:“李贵等一面掸衣裳,一面说道:哥儿可听见了?先要揭我们的皮呢!人家的奴才跟主子赚些个体面,我们这些奴才白陪着挨打受骂的。”第39回,袭人笑道:“拿着我们的钱,你们主子奴才赚利钱,哄的我们呆呆的等着。”《儿女英雄传》第3回:“咱们这个当奴才的,主子就是一层天,除了主子家的全得靠后。”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正排着低品走狗奴才队,都做了高节清风大英雄!”《儒林外史》第27回:“被他妈一顿臭骂道:倒运的奴才,没福气的奴才。”《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公子暗想:“在这奴才手里讨针线,好不爽利,索性将皮箱搬到院里,自家便当。”在很多时候,奴才及其衍生词语都是贱称和含有贬意的,如《红楼梦》第45回,赖嬷嬷转述斥责自己儿子的话:“你一个奴才秧子,仔细折了福!”
    入关后,这类词语有时也出现在正式官方文献中和煌煌上谕之中,如雍正五年十一月,雍正帝上谕中有“此等卑污之习,皆始自包衣下贱奴才”之语在此种背景下,称谓用语中出现“奴才”一词,是极其自然的事情了。那么,清代官场及官方文献中何时开始正式规范“奴才”这一称谓,并逐渐形成一代制度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