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对于樊於期这么一个貌似并不怎么举足轻重的人物,秦始皇为什么会看得这么重,甚至将他在心中的地位拔高到了与地图同等重要的位置,仅仅是因为樊於期做了逃兵了,还是某种个人原因,其中是否还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呢?据我们所知,樊於期叛逃后整个家族在秦国的遭遇是非常悲惨的,秦国对他的悬赏更是很高,秦始皇为什么这样深深地痛恨他呢? 这一切的解答,还是要从樊於期的本身性质说起。 樊於期是什么样一个人,历来都是有着争议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之中,难以得出一个定论。 如果单单按照这个名字来解读,这应该是一个无可无不可“路人”般的无名之辈,因为在有关秦国的史料中,人们是找不到有关于这个名字的相关资料的,但是从他的经历和秦王对他的待遇来看,他又绝对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至少在秦国国内他这样的人物必然是要占有着相当份量的一席之地。 ![]() 司马迁在他的煌煌大作《史记》并没有给予出樊於期的来龙去脉,这么一个人物似乎也只是为了燕太子丹特立独行的异常举动以及刺秦这一“伟大事业”而存在。真要探究其根源,也就需要后人认真从史料中去找寻与摸索。 深入研究探索后,后来得学者们为樊於期同志找到了几个可参考性的坐标。 先来看第一个小说家言的坐标,长安君成蟜大将说。 《东周列国志》上的说法,秦王嬴政的弟弟长安君成蟜带兵攻打赵国时手下将领中有一个就是叫做樊於期的,后来成蟜发动颠覆秦王嬴政的政变失败,这位仁兄就跑路到了燕国。近年来网络上比较火爆的历史小说《流血的仕途》也坚持了这一说法,看来小说家们还是十分偏爱这一调调的。 但这种说法很是站不住脚的,长安君成蟜的事件发生在秦始皇亲政以前,那是在秦王八年,公元前239年,吕不韦当政的时代,作为秦王帝位继承者的有力威胁者,他成为吕不韦重点打击的对象。 秦王八年,长安君成蟜带领秦国军队伐赵未成,就造反了。而樊於期出现在燕国那已经是秦王十五年左右的事,这一段时间上的空窗期,他又是怎么度过的呢?就算是在其他国家晃荡,总是要有点动静的,要不,这人的地下工作做得也太到位了。 由此而引申出来的,樊於期同样也有可能是嫪毐和吕不韦牵涉过密的人物。嫪毐作乱是在秦王九年,公元前238年,秦始皇正好亲政的那年,秦始皇对这位睡了自己老妈的“假父”下手很不容情,史书上的说法:“韂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灭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以此看来,能在此事件存活下来享有良好待遇的人并不多。 樊於期也有可能是从中逃亡出来的人,这也就能够解释他为什么恨秦王,秦王也为什么恨他的原因。但是从时间上来看还是并不合适,因为樊於期的再次出现,那是在多年以后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