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养性斋:唯一一个“破例”给洋人居住的宫殿
殿之中,这宫殿里的人虽然名字不同,长相不同,穿着不同,可有一样他们是相同的—“国籍”,即他们都是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 这里小编想问大家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这紫禁城里除了中国人外能住外国人吗? 当然不行了!古时候,外国人经常来中国,比如乾隆年间的英使臣马格尔尼,当时他带了很多珍贵的礼物过来(不过,乾隆当时压根没看上眼),那皇帝也没在紫禁城里给他开间房住,反而还让他住到了城外。所以,紫禁城的规矩是很严的,非我族类,岂能和我同住一屋檐下! 不过,这“规矩”终究是死的,人是“活”的啊,外国人不得居住紫禁城这条铁令在清朝末期时就被打破了,有一位外国人就曾住到了紫禁城中。他是谁呢?  末代皇帝溥仪的“洋老师”—庄士敦! 庄士敦是英国人,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和牛津大学,找工作时,他凭借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当时被誉为“最金饭碗”的英国殖民部。同年,他就被作为一名东方见习生派往香港,由于他汉语说得不错,不久就成为了英国驻香港殖民机构的正式官员。1904年,庄士敦又被殖民部派往威海卫,当上了英国驻该地区公署的行政长官。在威海卫当官期间,庄士敦很清廉,不贪污不腐败,他还苦学了威海话,每次办事都会用很流利的威海方言跟老乡们交谈,了解情况。后来他离开威海卫时,临行前当地百姓们还送了他一碗清水,意思就是说你当官很清廉,百姓们都爱戴你。  庄士敦非常喜欢中国,可以说是当时洋人中的“中国通”,他喜欢儒、道、佛、墨家的思想。闲暇时,总愿意到深山中的寺庙里去,与高僧们畅聊。在他担任溥仪老师的前两年,中国正处于乱世,满清王朝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张勋复辟也失败了,满清的小朝廷只能在紫禁城的后廷部分“苟延残喘”。 当时,身为溥仪老师的徐世昌准备出任民国大总统,不能再继续为溥仪当老师,于是便有人建议,要不为溥仪挑选一位熟悉外国政治和各国国情的老师,教教他英文和自然科学知识,以防以后国内政局有变,溥仪还可以以出国留学为名保住皇室血脉。于是千挑万选之下,终于确定了庄士敦为溥仪的老师。 宫里来了位“洋老师”,这可炸开了锅,溥仪当时仅有十几岁的年纪,对这位“洋老师”是又期待又“害怕”,据庄士敦后来的回忆录里写道:“一开始,小皇帝还挺怕生,而且朝廷派了好几个太监陪着皇帝上课,其实就是监视,怕这洋老师说什么对清廷不好的东西,可后来皇帝渐渐被我的和蔼、博学、幽默打动,与我是日渐熟络起来,他时常问我外国的情况,天文、地理、历史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