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谧的母亲贾午,是西晋权臣贾充的二女儿,其父韩寿乃是当世有名的美男子。贾午在一次宴会上看到了韩寿,对他一见钟情,与之私通。贾午将晋武帝赐给贾充的西域奇香赠给了韩寿,贾充闻到了后,为了掩饰家丑,只得将贾午嫁给了韩寿。对于这件事,宋代欧阳修曾写词说“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贾谧出身名门,姨母(贾南风)又手握大权,自然横行霸道,目中无人。晋书中说他即便对着晋惠帝的儿子,愍怀太子司马遹也不大尊敬。然而贾谧虽然性好奢侈,骄横跋扈,但好学有才思,有人将他比作汉代的大儒贾谊。这个评价也许言过于实,但与之交好的二十四友,其中不乏文章捷才——渤海石崇、欧阳建、荥阳潘岳、吴国陆机、陆云、兰陵缪征、京兆杜斌、挚虞、琅邪诸葛诠、弘农王粹、襄城杜育、南阳邹捷、齐国左思、清河崔基、沛国刘瑰、汝南和郁、周恢、安平牵秀、颍川陈眕、太原郭彰、高阳许猛、彭城刘讷、中山刘舆、刘琨。别人暂且不论,陆机、陆云、潘岳、左思四人,其文采在后世享有极高赞誉;刘琨更是西晋一代名将,其兄长刘舆也相当有才干,先辅佐齐王司马冏,司马冏兵败被杀后,转助司马越,深为其赏识,因功被封为定襄侯。因此《晋书》说石崇“与潘岳谄事贾谧”,认为石崇是因为贾谧位高权重而讨好他,乃是出于政治立场而强加的评价,看法是比较片面的。 而石崇能够跻身二十四友,文采并不输与他人,甚至相当出众。他写的《思归叹》,“落叶飘兮枯枝竦,百草零落兮覆畦垄。时光逝兮年易尽,感彼岁暮兮怅自愍。廓羁旅兮滞野都,愿御北风兮忽归徂....超逍遥兮绝尘埃,福亦不至兮祸不来”,万物凋零,时光亦倏忽而逝,人生在世,实在是有太多束缚了,只希望能够绝尘逍遥,无悲无喜,亦没有福祸相依。感伤之情流于其间,辞理十分动人。他所做的《金谷诗序》也深为后世称道:“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在三月三日那场修禊事的集会上,王羲之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有人将之比作石崇的《金谷诗序》,性情颇有些倨傲的王羲之“闻而甚喜”。而唐代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也化用了石崇这篇序言,说“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足见人们对石崇文采的肯定。 若是时局安稳,也许石崇就能这样安享晚年。然而在元康九年(公元299年),贾后废掉太子司马遹后,赵王司马伦与齐王司马冏起兵杀掉贾后,贾谧也未能幸免。石崇因为与贾谧交好,也被牵连其中。在被关押进囚车前,石崇还天真地认为自己只是会被流放至交趾、广州一带(今越南、广州),然而最后的结局却是其母亲兄长妻子老幼共十五人均被杀害,石崇自己也被杀,时年五十二。  关于石崇被杀,《晋书》还记载了一个极凄美的爱情故事。石崇有一个宠姬,名叫绿珠,长得非常漂亮,又很会吹笛子,石崇很喜欢她。赵王司马伦的爪牙孙秀贪图绿珠的美貌,在石崇因贾谧事牵连被免官后,派人去向他讨要绿珠,却不料石崇勃然大怒,声称“绿珠是我心爱之人,不可能将她交给孙秀”。来使反复劝说,石崇仍然不肯让步,因此激怒了孙秀,劝说司马伦诛杀石崇。因为有人泄密,石崇知道了这件事,便与黄门郎潘岳一道求助于淮南王司马允与齐王司马冏,希望借此二人之力除去司马伦与孙秀。但不幸事发,孙秀矫诏命人将石崇潘岳等人逮捕起来。官兵进来的时候,石崇正在金谷园里的一座高楼上喝酒,绿珠在一旁陪着他。于是石崇对绿珠说:“今天我是因为你而获罪啊。”绿珠听了,不由得哭着说:“既然如此,那我应该为了你而去死。”说完便跳楼自尽了。 才子佳人之间的爱情总是十分吸引人,后世有很多诗文小说都讲了这件事。唐代诗人杜牧就曾经写过一首《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宋人乐史还将其润色加工,改编为更加详细的传奇小说《绿珠传》,里面说绿珠姓梁,是白州博白县人。到现在她的家乡都还有一口绿珠井,喝了这口井里井水的孕妇,生下的女儿都会十分美丽。 这是传说,不足为信。但却也符合后人对石崇的看法——那个挥霍张扬,任侠有匪气的浪荡富豪,岂非正要有一个这样的美人给予的凄凉结局?在被这样误解的背后,还有多少人记得,石崇曾与王敦一起入太学,王敦说石崇与孔门弟子子贡很像,都算是商人,意在讽刺石崇重利,然而石崇却反驳说,“士当身名俱泰,何至甕牖哉”?人生在世,自然应当身名俱显,何至于令自己陷到贫穷的困境中呢! 你看,他曾经也是想要有所作为的,无论是仕途政治上,还是身家财富,他都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籍籍无名的人。他无意成为一个清贫的政客,却也不愿变成两手唯有铜臭的商贾。然而历史与他开了一个玩笑,被后人记住的石崇,始终都逃离不开钱财二字。他为人们所关注的,大多也只是和王恺斗富的趣闻轶事。这个后世被侧目的富豪,在当时却屡因出身被人轻视戒备;那个看似只知挥霍的金谷园主,在早年的时候其实也是一位手不释卷,企图有所作为的元勋之后;多少人因为他的奢侈而认为他不学无术,但其实他却是被同时代人称赞的绝代文人。 无奈吗?时局如此,他也只能这样自污以保全自己。而对于他的奢侈,后世无一例外地给予了指责。《晋书·五行》甚至将西晋的衰亡归结在了他身上:元康年间,众人皆以夸耀炫富为常。而石崇的奢侈,王恺何曾比之而不及,甚至超过了君王的规格,石崇被诛后,不久天下也沦丧了,都是因为他太过奢侈,逾越了本分的缘故。 在政治上屡屡碰壁后,或许石崇以为这样就能让自己得以幸免,但实际上,当政治成为一场图谋的时候,任何人都无法逃离它所布掠下的天罗地网。石崇以为自己脱离政事,寄情诗文物质,便能从中逃脱,这是他的天真之处,也是悲哀之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