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焦大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凤姐和贾蓉等也遥遥的闻得,便都装作没听见。 也许贾琏与贾蓉存在一种心照不宣的交易。秦可卿的美貌,令贾琏与贾珍二个色鬼都紧叮不放。而秦可卿抱养出身,嫁入豪门,面对他们的虎狼之涎又没有能力抗拒。贾琏利用管家之便,步步诱逼,并用重金收买了秦可卿的贴身丫环瑞珠与宝珠,设局故意让尤氏撞见秦可卿与贾珍爬灰,以达到长期霸占秦可卿的目的。贾蓉其实对秦可卿游离于父亲与叔叔之间的事心知肚明,只好在凤姐身上寻找心理平衡。撞见事发后,秦可卿要承受来自婆婆、公公、丈夫及贾琏各方面的压力,终不胜其负,悬梁自尽。 ![]() 秦可卿之死应是影响曹家败落的一个内在事件。第七回焦大痛骂贾家子弟不肖,“扒灰的扒灰”。甲戍本有侧批:“忽接此焦大一段,真可惊心骇目,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蒙藏本有侧批:“放笔痛骂一回,富贵之家,每罹此祸”。这二条批语表明,这是作者写实,不然作者怎能“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曹颀在小说里是化为贾珍与贾雨村二个人物来写的。贾雨村受甄家之恩,得中进士。后被罢职,受贾家之恩,得以复出,却在贾家危难的关键时刻狠踢一脚。曹颀在父亲死后,由曹寅抚养成人,他被康熙任用到内务府,也是曹寅举荐,后过继给曹宜为嗣。但在曹頫“骚扰驿站案”中他反恩为仇,落井下石。第四十八回,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平儿为什么骂贾雨村是“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呢?贾雨村并未在贾府寄过食,这只能是照应现实,曹颀在父亡后,由曹寅抚养,寄食有十余年时间。 如果没有曹颀告密,曹家也不至于遭抄。当时雍正只是因“骚扰驿站事件”对曹頫停职,还没有要治罪抄家。正因为有人密告曹頫暗移财产,犯了雍正的大忌,才下旨抄家。曹頫暗移财产到北京老家,肯定逃不过本族人的眼睛,而这个告密者只能是雍正身边的曹颀。本家兄弟连理枝,为什么曹颀反对曹頫落井下石呢?他们之间必然存在很深的宿怨,这个宿怨就是“秦可卿之死”。曹頫搅入情色漩涡致秦可卿之死,后来的尤二姐之死更加深了贾珍(曹颀)对贾琏(曹頫)的忌恨,曹頫靡烂的生活作风最终导致内囊耗尽的曹家“忽喇喇一日大厦倾”。《红楼梦》的前身是《风月宝鉴》,便是探析风月情场对一个家族败落的成因。秦可卿之死、尤二姐之死都是《风月宝鉴》里精彩的情节,而曹頫要曹雪芹删改秦可卿的死因,就是为了掩饰他自己种下的冤孽。曹雪芹删改秦可卿之死,势必要牵藤挪叶改动几回故事情节,秦钟之死写得比较草率,秦业亦“情孽”,小说没有体现,应当都是删改的结果。 根据红楼梦曲终《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结局完全是曹家写真的大悲剧,其中的“冤冤相报”点明贾家败于报复,而报复恰来自于自家兄弟贾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