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传闻中的道光死前留下四道密令?这是意欲何为(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如果从节俭和见缝插针的角度说,神道碑亭的石碑后面刻写功德碑文还算能将就过得去,因为毕竟有一个空白的石碑可以写字。那么接下来这个有字却无处下笔的难题,则不可避免的摆在了道光帝儿子面前。
    因为道光帝临死时告诉他的儿子:“我死后,在明楼的石碑正面刻写‘大清某某皇帝’,用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书写,在这石碑的背面,则可以刻写我陵寝的名称。”
    清代陵寝里,哪座建筑物叫做明楼呢?
    原来,在清代皇陵陵寝后院的石五供北面,有一整座陵寝中地势最高的建筑物,它常常被称为方城明楼。其实,这组建筑物是应该分为两部分称呼才较为准确,下面南墙正中有洞口的方形建筑物,应该称为方城。
    而建在方城之上的为九脊重檐歇山顶的、四面各有一个券洞的方形碑亭建筑物,则应该称为明楼。明楼正南向的券洞上、两檐之间处,悬挂着一写有“×陵”字样的汉字匾额。
    
    明楼内正中立有一统石碑,因为碑身被朱砂涂面,所以此石碑被称为“朱砂碑”,碑顶雕有蟠龙,碑的须弥座上涂抹着五颜六色的矿物色。碑身正面朝南,上面写有“大清某某皇帝”满蒙汉三种文字。
    明楼地面以特制方形“金砖”墁地,天花板上则绘有“三皇治世”的金莲水草图案。明楼四周有通道与方城上的宝城连接,宝城建有垛口,明楼正北面,则是宝顶,宝顶下面就是埋葬有帝后的地宫。
    人们很清楚的记得,在营建龙泉峪陵寝时,道光帝曾先后两次谕承修大臣撤去方城、明楼。他又多次亲临龙泉峪阅视陵寝,并在建成后还亲自参加了两位皇后的安葬仪式。
    既然慕陵未建明楼,楼内的朱砂碑也就不会存在。那么,既然没有石碑,怎么能镌刻某皇帝清汉之名?又怎么能在碑阴镌刻陵名?道光帝的陵寝没有方城明楼这件事情,他应该是最清楚的,可他为啥还留下如此令人迷惑不解的谕旨呢?
    如果不是神魂颠倒,失去理智的话,那就只有一种解释,即对于慕陵没有方城、明楼这两座建筑物这件事情来说,道光帝后悔了,但又不好意思明说,只得采取这种暗示的方法,由嗣皇帝在他死后为他补建方城、明楼。
    是不是道光帝在临死的时候,头脑真的发昏,记不清楚自己陵寝有还是没有明楼这件事情了。据分析,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道光帝在临终前留下的这四道谕旨。
    不但文字多达千言,并且个个还说得条理清楚,头头是道。这表明,他当时的头脑是清醒的,神志是正常的。因此说,这道遗谕的用意就是暗示嗣皇帝为他的陵寝补建方城明楼,而且他的儿子也是这么认为的。
    咸丰帝即位以后,对其皇父的这道遗谕开始也是迷惑不解,后来终于悟到了道光帝的用心。于是,他派大臣到东陵、西陵调查各陵规制,结合慕陵的具体情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