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士覆奏,帝不获已,与妃诏,遂缢死于佛宝,时年三十八,瘗于驿西道侧。”《新唐书·后妃传》也有同样的记载,唐玄宗“西幸至马嵬,陈玄礼等以天下计,诛国忠,已死,军不解,帝遣力士问故,曰:‘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引诀,引而去,缢路祠下,裹尸以紫茵,瘗道侧,年三十八。”不难看出,不论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无一例外地记载杨玉环被缢死的经过。而这一经过在宋朝翰林侍读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中则记载的更为详细明白: 上(玄宗)杖屦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上曰:“朕当自处之。”入门,倚杖倾首而立。久之,京兆司隶韦谔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因叩头流血。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与尸置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 ![]() 《资治通鉴》中的这段话说得何等的清楚明白,杨玉环是由高力士杀死的。她死后,为使乱军心安,唐玄宗还命陈玄礼等人验尸。按理说,杨玉环之死到此就应该画上一个句号了。但有些人却偏偏不想让这位绝世美人就这样的死去。他们根据白居易的那首《长恨歌》编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有的故事说杨玉环马嵬之变时没有死,而是流落民间当了妓女;还有的故事说的就是杨玉环没有死在马嵬坡,而是逃往了日本。前一种说法太过匪夷所思,而且无任何正史、野史上的佐证,后一种说法因为是“出口转内销”过来的,而且又有“人证、物证”,所以乍看起来还煞有介事。但细想之后却就感到不是那么一回事。 首先,力主杨贵妃逃亡日本的人所提出的人证、物证,没有一个可以证明是与杨贵妃有直接关系的,所谓日本的“杨贵妃墓”、“杨贵妃观音堂”,在中、日早期史料中均无记载。其次,几部被公认为是“信史”的权威史学著作都认为杨贵妃已死于马嵬驿,而且一致认定了其卒年为三十八岁。最能证明杨贵妃确实死在马嵬驿的证据是《旧唐书·后妃传》中的另一段记载:“上皇自蜀还,令中使祭奠,诏令改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