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哪个阶级,要想真正掌控权势,拉拢君主都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慎到提出要“尊君”,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来增强君主本身的权威性,然后通过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性来推行法治,慎子认为只有君主有了最高的威严,受到所有国民的尊重,国家才能安定,法治才能推行。而且慎到反对儒家墨家的尊贤的观念,认为百姓尊崇贤人,这将君主放在何地,这是国家不稳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慎到的尊君的根本其实还是为了重法,是为了能够保证变法的进行,保证法治的实施,所以即使是君主面对法律的时候也需要严格的遵守,也需要维持法律的公正性。何谓“势”有权势、声势、气势等等,而在慎到眼中,“势”就是法治的核心观念,在当时“势”主要指的就是君主的权势,就是君主的权威性,要求君主执掌大权,威严无比,令出如山,也算是中央集权的一种雏形。 慎到虽然早年的时候学习黄老学术,但是他的思想却摆脱了道家黄老之学的羁绊,形成了自己的法家思想,是韩非子之前法家的代表人物。当时正是奴隶制度像封建制度转变的时候,根据当时国家的政治环境,慎到提出了需要“重势”,即加强君主的权势,因为当时一些地方上的贵族势力很强大,慎到认为要想反对这样的贵族势力、实行变革,就只能依靠君主,通过加强君主的权威来强行推动变法。 ![]() 慎到主张要加强君主权威,要让君主能够做到令行禁止,臣子百姓都要无条件的服从,这样法治才能更好的实行,他觉得儒家倡导的“德治”,追求的“贤者”对于国家来说都是不安分的,只有加强君主的权威,将权势尽可能的集中在君主的身上才能保证法治,为此他还特别举例说了如果尧是一个老百姓,那么他就连三个人都管不了,而桀是天子就可以惑乱天下,这就是有没有权势的区别。 慎到虽然重势,但是他并不是对于君主没有任何的约束,他的法家思想最初是从道家理论中发展出来的,所以认为君主需要利用自己的权势来顺应时势,需要根据局势来做适合当时客观环境的决定,这一点还是比较可贵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