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治军严明却又爱兵如子 行军打仗,军纪问题是最令人头痛的事。古代多少名将,都是在攻城之后把战利品据为己有,更有那连对方将领的妻女也收容过来的。上行下效,参战的兵士也往往是抢掠不休。 《明史》记载说:徐达在为明朝建立、东征西讨的过程中,攻克了大都市两座、省会级城市三个、普通城市一百多个,不管攻下什么样的城池,都是进城后秩序井然、从没有烧杀抢掠的事情发生。为朱元璋赢得了民心。为约束部将,徐达不仅严令“掠民财者死,毁民居者死,离营二十里者死(防止兵士抢了财物后挥霍或是溜回家)。”还不惜自身名誉,与太祖合演了一出苦肉计。 攻占应天之后,准备攻打江苏镇江,由于其他一些农民军常常发生的烧杀掳掠、抢劫民女财物等行为,朱元璋担心富庶的镇江被攻下后也会发生抢掠行为。为严肃军纪、争取民心,朱元璋当着众将领的面,指责徐达纵容士卒、抢劫财物、违反军纪,并把徐达捆了起来,要按军法处置。朱元璋的重要谋臣李善长等人苦苦求情(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步骤),才得赦免,但朱元璋仍是装着黑着脸、一付恨恨的样子说:“我自起兵以来,从不妄杀无辜,你们这些将领要体察我的用心,严格约束部下,破城之日,绝不能烧杀抢掠。如果有胆敢不听的,我一定不轻饶。“这些与会的将领都知道,论部队的军纪,徐达的手下是最好的,而徐达又是朱元璋最信任倚重的人物,现在连他都受到了责罚,别人也就更得小心从事了。所以部队的军纪出奇的好,所到之处,号令严肃,秩序井然,没有发生任何烧杀掳掠的现象,附近的百姓听到消息,都盼着这支队伍能早一天攻取他们所在的地区。为军队战斗力的提高、为迅速攻灭元朝、扫平其他义军起了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即使军纪定的再严,如果不自身带头执行,也不会起到多少作用,更会使得下属纷纷仿效,军纪于无形中也便烟消云散了。徐达在严格治军的同时,更严于律己。他不贪女色,不好金银财物,朱元璋曾当着许多人的面称赞他说:“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品格中正无瑕,可与日月同辉,只有徐大将军一人能做到啊。”这样的榜样作用,对下属自然起到了极好的表率。同时,他又能做到与士兵同甘共苦。有时军粮供应不上,士兵挨饿,他也不吃不喝,不进营帐休息;不管哪个士兵有什么急难之事,他总会抽时间帮助解决;至于嘘寒问暖、探病慰问更是常事。手下将士都对他既尊敬又感激,乐于听从他的命令,服从他的指挥,打起仗来奋勇争先,以一当百,想不打胜仗都难。 徐达从1353年投军,到1384年病重回到应天府,三十多年间几乎都是在马上度过的。特别是在明朝建立前后的一段时问内,由江南打到漠北,为明王朝的初创与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