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写到这里我们就该明白了,汉文帝并不是在卖官,而是在鬻爵。爵并不是官,封爵的人并不一定当官,不当官,就没有机会搜刮老百姓,不会产生危害。爵只是一种荣誉,这相当于今天的一些富人,做慈善事业,然后国家给他发奖牌,封他“慈善家”的封号一样。再说汉文帝封爵,收获的钱并没有被某个人得到,甚至也没有进入国库,而是直接送到了边关,这是非常正能量的。也正是因为汉文帝用这种方式巩固边防,才不但让老百姓富起来,同时也让边防强起来,为后来汉武帝开疆拓土建强大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汉文帝这种很好的办法,到了后世很快就被理解偏了。汉朝末年,桓、灵二帝可以说是大张旗鼓地卖官,而不仅仅是鬻爵。而且什么官都卖,连三公都卖。《后汉书》曾记载,“延熹四年占卖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钱各有差。”《后汉书》还记载灵帝把三公之一的司徒卖便宜了,着实后悔了好几天。本来一个司徒要卖一千万钱的,结果只卖了五百万。到那司徒上任的时候,他还后悔不迭地对左右说:“悔不小靳,可至千万。” ![]() 桓、灵二帝是亡国之君,有此乱象也很正常,但后世却有一位盛世明君,却也大肆地卖官。这个明君就是乾隆皇帝。 《清史稿》曾有一个记载,乾隆三十一年政府的部分岁入情况为:“地丁二千九百九十一万两有奇,耗羡为三百万两有奇,盐课为五百七十四万两有奇,关税为五百四十余万两有奇,落地、杂税为八十五万两有奇,契税为十九万两有奇,牙、当等税为十六万两有奇,矿课有定额者八万两有奇,常例捐输三百余万两。”最后这一项“常例捐输”就是卖官所得,这个钱占整个财政收入的十三分之一还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