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24年,明仁宗朱高炽刚刚登上皇位,在长沙就有一位平民自宫了,请求进宫当内侍,虽说明朝初年对于太监的需求增长很快,但是这件事却引起了朱高炽的反感,责备此人为游荡懒惰之人,忍心绝于父母,怎能留于内廷侍候?发往边区戍边。 明朝初年,太监在宫廷内的品级甚至比不上宫中的女官,然而在洪武二十八年,正式给内监定级为正四品,从此之后,内监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官僚体系,甚至可以与读书人相媲美。于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自宫成为了许多人改变命运的阶梯,也成为当时一种激发全民上进的鸡汤。 更有甚者,连军人之后也自宫想要进宫去当内侍,而这种现象不仅在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经常出现,在之后的明朝皇帝统治时期也屡禁不止;而皇帝的处理手段也是同那位长沙自宫的平民一样,发往边区戍边。 那么为何还有这么多人要顶风作案,不惜冒着发配戍边的风险还要自宫呢?  如果说仅仅是为了有个工作,混口饭吃还真是没有必要,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要从那些发出自宫禁令的皇帝们身上去找,例如明英宗,他身边的宠信宦官王振,此人曾唆使明英宗御驾亲征瓦剌军,以至于后来发生土木堡之变,英宗自己当了别人的俘虏,然而在英宗复辟之后,竟然还给此人平反,获得死后哀荣,再如,英宗后期的太监曹吉祥,差点谋夺了大明的皇位,明宪宗时期的汪直、明武宗时期的刘瑾等等不仅自己疯狂敛财,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甚至还能左右政局,控制大臣、藩王乃至皇帝。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导致了大家疯狂的自宫。  在明朝很长一段时间里,内监的权势甚至盖过大臣,例如,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官员许澣路遇内监邓才濩没有避让,双方发生冲突,许还出手打了邓,后来许被锦衣卫逮捕下狱,又转到司礼监处置,挨了三十大板。再如,明神宗万历三十年,礼部官员敖文桢路过宣武门,此时遇见三个酩酊大醉的内监骑着马乱闯,敖文桢教训了他们,谁知那三个内监竟然破口大骂敖文桢,并且还把他的轿子砸的稀烂,吓得他躲到了门官的家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