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现代人抱怨高考?那你以为古代科举是吃素的!(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宋朝的“经义”考试,后来几经变化,终于在明清时代,到达了难度的顶峰,成为公认的科举最恐怖考试模式:八股取士。
    所谓八股取士,也就是考试写八股文。这是一套严格到极致的写作规范:全文分成八个部分,从内容到篇幅都有苛刻的要求。主题更有严格限制,每一个观点,都得遵循大儒朱熹的名著《四书章句集注》,连修辞手法也有规定,文章的后四个部分要分四段,每段必须有两段对偶排比句子。如此苛刻规矩,好比杂技表演里的走钢丝,多迈一小步,就是万丈深渊。
    而且跟宋朝不同,明清的科举,方式变得最单一,只有“经义”考试,也就是写这恐怖的“八股文”。莘莘学子想要金榜题名,就得从“八股取士”的钢丝上走过去。
    再看看明清科举的考试过程,就不得不感叹,这“钢丝”太长,跟万里长征差不多。
    
    ▲科举看榜图
    明清科举制度沿用宋代,只是称呼改了,叫乡试——会试——殿试。考法却恐怖,考生要先经过检查,排队脱光衣服接受搜身,平均每个考生要被搜查两个小时。考场都是单间,称为“号房”,名字听着像监狱,其实也差不多,就是高六尺宽三尺的小黑屋,带着笔墨蜡烛和干粮进去,第二天早晨才能出来,中间可以睡觉,却连床都没有,只能拿两块木板拼起来凑合下,也可以在里面上厕所,却其实没茅厕,只能在“号房”里随便找地方解决。而且房间严密,夏天不能透风,冬天不能生炉,所以冬冷夏暖,比集中营还惨。
    但最惨的,却是高强度的答题过程,以明朝乡试为例,考生的第一场考四书五经,得一口气写七篇论文。第二场要写一篇政论,五篇判词,外加一篇公文。第三场考策问,要写五篇时政评论。所有这些,都是那种结构严整到苛刻,小心应对如走钢丝的八股文。闭眼就能想象,在昏天黑地的考场里,接受如此大运动量的书写考验,表面简单的明清科举,是一场怎样七荤八素的折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