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现代人抱怨高考?那你以为古代科举是吃素的!(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宋太宗年间出台“糊名法”,也就是考卷密封,后来又出台了“誊录法”,也就是所有的考卷,密封完后由专人负责誊抄,再交给考官批改。明朝开始,处罚力度越来越严,清朝更到了顶峰:顺治皇帝砍了20多个考官,咸丰八年的科举案涉案的最高官员,是清朝军机大臣柏葰,他并非舞弊主谋,咸丰帝也批示“言念及此,不禁垂泣”,但虽然抹眼泪,一样照杀不误:柏葰在内的三位主考全部被处决。科举腐败,真个成了封建官场最“高危”的腐败方式。
    鉴于“腐败”越来越高危,很多作弊考生也改弦更张,开动脑筋,发明多种作弊方式。
    比较常用的办法,就是“枪替”,也就是找人替考。宋朝起,这个“产业”就被严打了,典型政策“浮票”制,一张薄薄小条,却简要写明考生的各类体貌特征,考官要按照“浮票”内容查对,对照无误才能过关,而且宁可弄错绝不放过,宋朝曾有考生“浮票”上写明是个胖子,却在复习中累瘦了,对照的时候考官不答应,硬当“枪手”给处理了。
    对“枪手”的处理,历代也越来越严,宋朝逮着还算好,最严也不过是限定几年内不得再考,明清可就惨了。比如清朝乾隆年间,广西考生岑照雇人替考,嘉庆年间,湖南考生傅晋贤买通书吏替考,东窗事发后,这几个涉事者一律处斩。
    
    而最普及的作弊方法,就是“夹带”,也就是俗称“打小抄”,明朝万历年间状元赵秉忠,参加县考时只因同考场有人“打小抄”,结果连他在内所有考生,都要在冬天脱光鞋袜,集体站在雪地里接受检查,险些脚给冻残了。被查出来则更惨,轻的当场打板子,终生不得考试,情节严重的,发配充军流放乃至杀头,各种处罚都有。
    但这样的风险下,还是涌现出不少作弊“奇葩”,比如南京贡院出土的清朝科举“小抄”,长6厘米厚0.5厘米,却包含了八万字的内容,还有一种55厘米宽的麻布坎肩,上面写满了四万字的八股文,其他类似的“小抄”,也有多种携带方法,有藏在靴子的鞋跟部的,有编到辫子里的,甚至还有“动物专家”,专门驯养了鸽子,考试时用鸽子稍进来……
    对付这些“奇葩”,朝廷也有办法,最恐怖就是突击检查,而且规定士兵逮着一个作弊考生,就赏白银一两,折合人民币六七百块。 “战果”最辉煌的,是乾隆九年(1744年)顺天府乡试,一场突然搜查,当场逮住42个“打小抄”的,牢房都蹲满了人不说,还有两千多考生,竟吓得当场弃考。搜查出来的“小抄”,更堆积如山。这事完了之后,乾隆恼怒不已,不但连发圣旨大骂,更规定“突击检查”成了常例,每次开考,清政府都专门组织“巡考队”,游走在各地考场间,时不时搞突然袭击。
    这以后,“突击检查”一直是清朝科举的惯例,而严苛的搜查制度,更从此贯彻下来:考生不许穿皮帽和棉衣参加考试,即使冬天也必须穿单衣,笔管必须空心,连带入考场的食物,也必须在入考场前切开,弄成小块带进去。这般折腾,也令诸多考生苦不堪言。清末一位名臣,就曾对属下感慨,大意是我虽然没有科举功名,但能在一场严苛的科举考试中坚持考完,就已足够磨练意志。说这话的人,便是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的主倡者,近代枭雄袁世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