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的一天,在和自己的结拜兄弟李宜春对弈的一场棋局中,张学良一反常态的把自己的“车”郑重地摆在棋盘上。时任辽宁迫击炮厂厂长的李宜春当然明白张学良想要什么,两个人随后一拍即合,热烈讨论起如何制造中国人自己的汽车来。 张学良和李宜春从美国买来一辆“瑞雪”牌卡车,李宜春带领工人把车拆卸成1750个零部件,根据当时的制造能力,对其中大多数能够仿制的零部件进行复制再生产,最后再把它们重新组装起来。 两年后的1931年5月31日,辽宁迫击炮厂成功研制出第一辆1.8吨75型载货汽车,心系天下的张学良给这部车命名为“民生”。在当时研发和生产都极度落后的条件下,“民生车”整车零部件的国产化率高达70%,张学良可以称得上是现代中国汽车制造的鼻祖。 只可惜短短半年后,东北地区相继沦陷,侵华日军抢走了制造厂生产储备的所有汽车和机器零件,刚刚起步的民族汽车工业被扼杀在襁褓中。 ![]() 中国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正是他资助的 不仅自己是个爱运动的活力boy,作为有权又有钱的“官二代”+“富二代”,少帅也相当注重运用手中掌握的权和钱帮助推动全民体育事业的发展。 1923年创办东北大学时,张学良就提出了“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重体育”的主张。 ![]() 1927年的一天,刘长春在大连体育场踢足球,当时在东北大学足球队的张学铭(张学良的胞弟)发现了这位速度如风的少年,张学铭随后便向东北大学极力推荐刘长春,并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一直重视体育的张学良。很快,东北大学体育系就破格录取了刘长春。 1929年,华北运动会在张学良的竭力支持下在东北大学运动场举行,张学良亲任名誉会长。这次运动会上,作为东北大学代表队的刘长春一举打破100米、200米和400米3个短跑项目的全国记录,成绩分别是10.8秒、22.4秒和52.4秒。看到刘长春的成绩,张学良亲自给他颁发奖品,并高兴地说:“刘长春是东北和全国的光荣,我们能培养出这样的名将来,该多么的骄傲!” 1932年7月1日,在东北大学第四届学生毕业典礼上,张学良语出惊人地宣布:刘长春、于希渭将代表中国去美国洛杉矶参加第十届奥运会,他还以个人名义捐出8000大洋作为代表团赴美经费。 第二天,张学良在自己的官邸为刘长春和教练宋君复送行。由于日本人的阻扰,于希渭未能登上赴美的航船,最终,刘长春孤身一人悲壮上路,成为站在奥运会运动场上的第一位中国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