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宋家,最令人惊异的不是他们的能力,从宋耀如、倪桂珍夫妇,到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以及经济天才和外交家宋子文,以及同样有才华的宋子良、宋子安,这些人都可圈可点;但最令人惊异的是他们那种强悍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绝不缺少人生的深度和重量,也不缺乏对外界的接纳和弘扬。有人专门盯着宋家的自负一面,却很少注意他们对世界的包容、对人类文化的熟悉和运用。 抗战期间,宋美龄在美国参、众两院演说,引用中国谚语“看人挑担不吃力”。她说:“我们不要忘记在全面侵略最初的四年半中,中国孤立无援,抵抗日本军阀的淫虐狂暴……中国国民渴望并准备与你们及其他民族合作,不仅为我们本身,且为全人类建设一合理进步之世界社会,这就必须对日本之武力予以彻底摧毁,使其不能再作战,解除日本对于文明的威胁。”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可以说,奠定宋氏家族世界眼光、历史和文化情怀的,仍是宋耀如。年轻时的宋耀如热心传教和实业,但绝非不关心政治,相反他也向往革命,而且结识了不少革命志士。1894年,经朋友介绍与牵线,宋耀如在上海结识了正取道上海、准备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的孙中山,二人一见如故。 ![]() 孙中山从天津回到上海后,宋耀如联系中文版《万国公报》编辑部,把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改成短论形式,在《万国公报》第九、第十号上发表。这期间,孙中山、陆皓东和宋耀如三人在宋耀如家里“屡作终夕谈”。只是宋的作用未被后人重视,人们没有理解,这个传教士其实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最重要的推手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