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张学良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道:“对于道心、人心,多年误解。最近始明道心,有人欲蔽障,就为人心;人心克净人欲,即是道心,非二也。余明此,真是手舞足蹈之乐。”“晨坐观海,忽有悟到,海,不管洋船、木舟、竹筏,只要遵循它的法则,它就载,否则它就覆。天命之谓性。道、教不可离者,此中可寻出端倪。‘天 道无私’,亦在此也。” 同样在张学良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假如阳明先生、总理(指 孙中山)能多享寿数十年,他们给人类的贡献,一定比现在大得多了。所 以我们为了个人的享受,多活几年,少活几年,那是没有多大关系。如果以生民立命,继往开来之诚志,那么对于养生延年,亦不可忽视。” 1941年5月,张学良得了急性阑尾炎,被送到贵阳进行手术治疗。由于修文地处偏僻又缺医少药,考虑到自己的病症没有根治,张学良便向军统当局提出希望能够住在贵阳。军统的特务们权衡之后,决定让张学良住在黔灵山麒麟洞,算是一个折中的方案。由于麒麟洞距离市区太近,加之游人众多,给军统当局的保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干扰。当时开阳县刘育乡是全国治安模范乡,军统认为将张学良幽禁到开阳刘育乡比较安全。 ![]() 于是,在1942年2月,张学良从贵阳麒麟洞被转移到开阳幽禁。在这里,军统特务对张学良的监管措施明显加强:即将他从城郊转移到乡下幽禁、对当地县乡政府进行清洗、修碉堡增岗哨加兵力警戒、每次外出监视他的特务人数增加了4-5倍、禁止阅读报纸、书信包裹一律检查等。因此,张学良在开阳刘育幽禁期间是他最苦闷的时期。 此后,随着形势的变化,张学良在贵州境内屡次辗转。1943年,戴笠将张学良和赵一荻转移到息烽集中营附近的小镇阳朗坝,以便于控制。1944年冬,张学良在贵州息烽幽禁的消息,因东北元老莫德惠的探监而走漏给新闻界,12月7日军统不得不将张、赵转移到桐梓县天门洞小西湖。 1946年4月7日下午,杨森等贵州国民党军政要人来到桐梓天门洞探望囚禁中的张学良,并将张学良和赵一荻接到贵阳做客,住在贵阳花溪。4月9日中午,张学良由杨森陪同来到贵阳黔灵山三岭湾,从重庆赶来的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在黔灵公园会见了张学良。蒋介石答应释放张学良,恢复一级上将军衔并继续指挥东北军,条件是要张学良必须率东北军夺取共产党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复的国土。张学良不愿打内战,拒绝了蒋介石的条件。不久后,张学良被押往重庆歌乐山戴公馆,1946 年 10 月被送到台湾。至此,张学良在贵州被幽禁了8年。贵州是张学良在大陆被幽禁的地方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 文|夜郎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