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般认为,史思明和安禄山一样,都是营州(今辽宁朝阳附近)人,但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营州只是他们入唐之后的落籍地,并非出生地,更不是祖籍。 时人自称的郡望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后人核查其祖籍与姓氏源流,比如安禄山,在发动叛乱前位高权重,当时被称为“常乐安公”(见于《大唐博陵郡北岳恒山封安天王之铭》),入华粟特安氏的郡望常见的是武威或凉州(今甘肃武威附近),而位于河西瓜州一带的常乐(今甘肃敦煌、玉门之间)及其别称会稽(此会稽不是指今浙江绍兴)则多是入华粟特康氏的郡望,由此可以印证安禄山本实姓康的记载,也表明安禄山的生父和河西瓜州一带的康氏粟特胡人聚落关系密切,其家族可能正是从那里进入突厥汗国的。 ![]() 《北岳恒山封安天王之铭》提到“常乐安公” 据《元一统志》《析津志》及《日下旧闻考》等多种史籍记载,安禄山父子败亡之际,史思明一度率部归顺朝廷,为纪念此事曾在叛军巢穴的幽州城内兴建了一座归义寺,并立有《大唐再修归义寺碑》,其中提到:“归义金刹,肇自天宝岁。迫以安氏乱常,金陵史氏归顺,特诏封归义郡王,兼总幽燕节制,始置此寺,诏以归义为额。大中十年丙子九月立石。” ![]() 归义寺碑中提到“金陵史氏” 由此可以得知,史思明的郡望是金陵,那么这个金陵是指的什么地方呢?从史思明的身世及祖先可能的活动地域来看,这个金陵不可能是指六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而从安禄山的郡望河西瓜州常乐又被称为会稽来看,史思明郡望的这个金陵也有可能是河西甘州、肃州之间建康(今甘肃张掖、酒泉之间)的别称,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河西的金陵或建康作为史氏的郡望又该如何解释。 建康史氏的源流 事实上,在中古时代史氏众多的郡望之中,河西的建康正是相当著名的一个,近年来学界对此已有细致入微的梳理(参见罗丰《流寓中国的中亚史国人》),并指出建康史氏中存在着来自中亚昭武九姓的史国粟特胡人。 传世史籍和宁夏固原南郊史氏家族墓志等材料都表明,入华粟特史氏中有多个家族都将河西甘州、肃州之间的建康作为其郡望和祖籍,这说明建康及其别称金陵在唐代的确是粟特史氏常用的郡望,由此史思明号称金陵史氏就毫不奇怪,同时也证明史思明的族属是粟特而非突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