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看,在当时汉成帝褒奖治水功臣王延世而改国家年号的时期中的翟方进都干了些什么样的“政绩”吧。 史书记载说,就是在河平年间之中,已经被提拔成为丞相司直的翟方进随同皇帝去甘泉宫,途中,他的车马走入了当时国家有明令禁止驶入的“驰道”中,因为,当时国家规定,“驰道”是国家专门用以皇帝祭祀和军事急报使用的专道,一般人都不得使用,即使是太子在没有得到皇帝批准之前,也不能够自作主张的使用。当时的翟方进绝对不会不知道这个规矩,但是,由于他急于追赶皇帝车队,于是,他的车队就驾驶进了“驰道”之中了。司隶校尉陈庆是专门负责监察国家官员失职犯禁事情的,所以,翟方进的车队就被陈庆的下属抓了个正着 并没收了翟方进的车马。这,就让翟方进结仇了陈庆了,他一直伺机报复陈庆。 后来,陈庆在与主管国家司法的廷尉范延寿闲谈的时候,说自己过去当皇帝秘书的尚书的时候,曾经因为一次忘记而将一份奏章耽误了一月之久。谁知道,这个闲谈不知道怎么被翟方进听闻到了,于是,翟方进急忙借机报复陈庆,他上奏皇帝说:“案庆奉使刺举大臣,故为尚书,知机事周密一统,明主躬亲不解。庆有罪未伏诛,无恐惧心,豫自设不坐之比。又暴扬尚书事,言迟疾无所在,亏损圣德之聪明,奉诏不谨,皆不敬,臣谨以劾 。”,这就给陈庆上纲上线了,说过去担任尚书的陈庆利用职权对皇帝大不敬,还弄权皇帝等等,如此大罪名,这陈庆就被皇帝立即撤职了。翟方进达到了他整人害人的目的。 ![]() 翟方进以儒家的意识形态标准去陷害他人,并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屡屡如此,所以,史家对翟方进有个意味深长的评价,史家说:“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以儒雅缘饬法律,号为通明相”(《汉书·翟方进传》)。这意思是说,当时的翟方进是个熟读儒家和司法经典学说,并以这样的词句标准动辄就对别人扣帽子和打棍子的人,人们不知道怎么评价他才好,于是,就送了他个“通明相”的绰号,意思是说他很会搬抬各式各样的经典词句和司法文书去框套别人和政治事务。其实,中国历朝历代中像翟方进这样的动辄就搬抬经典文献词句去折腾人和事务的“唯书唯上”的“通明相”,不是一直就不少么!宋朝的那个朱熹,就是翟方进这样的“通明相”。 大概是翟方进整人害人不但没有遭到贬损,反而在当时还不断得以升迁的缘故吧,所以,这翟方进后来整人害人就有癖瘾了,紧接着,翟方进又开始陷害另外一个司隶校尉涓勋了。 涓勋担任司隶校尉之后,他因为种种原因一直不愿意去拜谒当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但是,涓勋与光禄勋辛庆忌的私交又很多,并且,有一次,他看见成都侯王商的车队过来,他还特意下车静立以待王商的车队走过。这本来也算不上什么,也没有违反当时国家任何规定,顶多就算是涓勋有点自己的个人好恶小脾气而已。但是,翟方进就抓住此事上纲上线了,“于是方进举奏其状,因曰: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 爵位上下之礼, 王道纲纪。《春秋》之义,尊上公谓之宰,海内无不统焉。丞相进见圣主,御坐为起,在舆为下。群臣宜皆承顺圣化,以视四方。勋吏二千石,幸得奉使,不遵礼仪,轻谩宰相,贱易上卿,而又诎节失度,邪谄无常,色厉内荏。堕国体,乱朝廷之序,不宜处位。臣请下丞相免勋”(《汉书·翟方进传》 ) 大家看见了没有,这“通明相”的翟方进运用《春秋》经典到是得心应手,但是,这《春秋》不是被他拿来治理国家和搞团结和谐的,而是被他拿来打别人的棍子和扣别人帽子的武器,也是他翟方进向人显摆自己很有学问的敲门砖而已。 当时,围绕翟方进拿着儒家经典去打棍子和扣帽子,朝廷中的一些正义人士也站出来批评了翟方进,“时,太中大夫平当给事中奏言 :“方进国之司直,不自敕正以先群下,前亲犯令行驰道中,司隶庆平心举劾,方进不自责悔而内挟私恨,伺记庆之从容语言,以诋欺成罪。后丞相宣以一不道贼,请遣掾督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勋自奏暴于朝廷,今方进复举奏勋。议者以为方进不以道德辅正丞相,苟阿助大臣,欲必胜立威,宜抑绝其原。勋素行公直,奸人所恶,可少宽假,使遂其功名 。”上以方进所举应科,不得用逆诈废正法,遂贬勋为昌陵令。方进旬岁间免两司隶,朝廷由是惮之。”(《汉书·翟方进传》 ) 当时,太中大夫平当指责翟方进为人为官都不正派,还像特务一般的探听陈庆和别人的私语,然后又打别人小报告。然后,这翟方进又攻讦涓勋。平当也是当时的名儒,看来,这儒生中也有正义之士。但是,不知道这汉成帝是怎么回事情,他明明是个重视政治实干业绩的皇帝,可能是他出于政治权谋的原因吧,他当时还是支持了这奸诈的翟方进,认为翟方进弹劾别人的话都很是符合经儒家典学说的,这样,就把涓勋也给撤职了。当时,因为翟方进在一年之中就以打棍子扣帽子的手法收拾掉了两个朝廷中的监察官员司隶校尉,于是,满朝皆惊惧,这样,翟方进就越发得意了。“丞相宣甚器重焉,常诫掾史 :“谨事司直,翟君必在相位,不久。”(《汉书·翟方进传》)。当时,丞相薛宣告诫自己的属下说,按照翟方进这样的当官路子和时代潮流,恐怕他接任我的丞相,那是早晚的事情呀。 汉成帝永始二年,也就是西元前15年,翟方进被提拔成为了御史大夫,这个官职是三公之一了,仅仅次于丞相。不久,因为广汉郡发生了郑躬农民起义事件,丞相薛宣因此被撤职成为了平民。而翟方进也因为办丧事骚扰老百姓而受到降职处分。没有想到的是,由于丞相位置空缺,当时皇帝让群臣推选新丞相,人们居然就把翟方进这个好打棍子好扣帽子的咬人儒生推举成为了新丞相。由此可见,当时的汉王朝的是非标准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扭曲!拿着经典词句去整人害人咬人的人,往往还非常得意和得势。 翟方进咬人咬出了癖瘾,紧接着,他又以儒家经典标准咬了不少人,造成这些人要么被撤职,要么就被降职处分,而且,翟方进打棍子扣帽子还习惯引用孔子的言论去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由此可见,不是中国文革时期还出现了闹“最高指示”和“打语录仗”荒诞现象的,在这翟方进担任丞相的时候,他就“以身作则”地搞了许多这样的名堂了!同时,中国历史以来的一些人热衷于动辄就搞揭发和打小报告,这鼻祖人物,也应该算是这翟方进。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的王莽新朝时期的朝野之所以都热衷于搞互相揭发和好打小报告的原因吧。一个高官一旦以身作则的把社会风气搞坏了,那是许多年都无法纠正过来的。 在翟方进担任高官期间,倒在他嘴下的人分别有陈咸、朱博、销育、逢信、孙闳等人,甚至连汉成帝的舅舅红阳侯王立也差点就被翟方进收拾掉了。其这一系列被翟方进咬过的人中,陈咸的遭遇最曲折。 陈咸本是汉成帝时代的名吏,担任过许多地方的主政官员,他的为官和政治经验十分丰富,照理说,要放在汉宣帝时代之前,他这样具备丰富政治治理经验的人早就被提拔到国家高官官员的位置上了,绝对不应该论到翟方进这样仅仅依靠玩弄经典词句治国的人去当什么丞相。所以,当时的翟方进非常害怕像陈咸这样的人进入国家高级官员阶层,因为,一旦让陈咸这样的人担任了靠近皇帝的高官,他们的政治业绩肯定非常杰出,这样,仅仅靠耍嘴皮子的翟方进等儒生高官就没有什么戏可唱了。所以,翟方进一定要玩弄诡计将陈咸等人排挤出高官行列。 史书记载说,“后方进为京兆尹,咸从南阳太守入为少府,与方进厚善。先是,逢信已从高第郡守历京兆、太仆为卫尉矣,官簿皆在方进之右。及御史大夫缺,三人皆名卿,俱在选中,而方进得之。会丞相宣有事与方进相连,上使五二千石杂问丞相、御史,咸诘责方进,冀得其处,方进心恨。”(《汉书·翟方进传》 ) 从上面的史书记载看,当时,国家要选拔御史大夫,陈咸、逢信和翟方进都属于被推举人选,皇帝征求高官们对这三人的意见,大家都赞誉陈咸和指责翟方进,这样,翟方进就对别人记仇了。“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居无何,方进奏咸与逢信 :“邪枉贪污,营私多欲。皆知陈汤奸佞倾覆,利口不轨,而亲交赂遗,以求荐举。后为少府,数馈遗汤。信、咸幸得备九卿,不思尽忠正身,内自知行辟亡功效,而官媚邪臣,欲以徼幸,苟得亡耻。孔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咸、信之谓也。 过恶暴见,不宜处位,臣请免以示天下 。”奏可。”(《汉书·翟方进传》) 后来,翟方进被汉成帝任命成为了新丞相,这下,翟方进应该满意了吧。但是,翟方进依然不放过陈咸和逢信这两个昔日的竞争对手,他是害怕今后这两人随时还可能威胁自己的高官爵位,于是,他是“宜将剩勇追穷寇”,恨不得将二人置于死地而后快。当时,匡衡、王商和翟方进都在陷害朝廷打功臣陈汤,他们这些人使用儒家标准给陈汤栽赃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因此,糊涂的汉成帝竟然答应了匡衡、王商和翟方进对陈汤的陷害要求,不仅仅严厉处分了陈汤,还把一代大功臣驱逐到敦煌边地去充军了。由于陈咸二人与陈汤交好,这样,在陈汤遭遇莫须有陷害之后,这翟方进就顺势要搞株连而收拾陈咸二人了,这样,翟方进就一边高念着孔子的语录,一边使用莫须有罪名把陈咸也给陷害撤职了。 随后,翟方进还不放过昔日与他竞争过高官的陈咸等人,在陈咸又被皇帝启用为光禄大夫之后,翟方进又一边高念孔子语录,一边攻击陈咸等人,翟方进上奏说:“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言不仁之人,亡所施用;不仁而多材,国之患也。此三人皆内怀奸猾,国之所患,而深相与结,信于贵戚奸臣, 此国家大忧,大臣所宜没身而争也。昔季孙行父有害曰 :‘见有善于君者爱之,若孝子之养父母也;见不善者诛之,若鹰鹯之逐鸟爵也。’翅翼虽伤,不避也。 贵戚强党之众诚难犯,犯之,众敌并怨,善恶相冒。臣幸得备宰相,不敢不尽死。请免 博、闳、咸归故郡,以销奸雄之党,绝群邪之望 。”奏可。咸既废锢,复徙故郡,以忧死。”(《汉书·翟方进传》)。这下,他就一杆子到底把陈咸给逼死了。 明显看得出来,史家对翟方进非常厌恶,《汉书·翟方进传》几乎就是一部列数翟方进充当疯狗咬人的劣迹传记。这样带有明显是非评价倾向的传记到底出于谁手呢?恐怕其多半是出于当时的史学家扬雄之手,因为,汉书有很大部分,其实并非班彪班固父子所著作,而是扬雄所著作,这正如王充所披露的那样,“司马子长纪黄帝以至孝武,扬子云录宣帝以至哀、平。”(《论衡·须颂篇》)。这就是说,是西汉末期的史学家扬雄著作了自汉宣帝到汉平帝时期的史书,班彪与班固父子不过是继续了扬雄的史书的工作而已。对翟方进这样的丑陋读书人的揭露,如果没有像扬雄这样的具备很高的史学和史德修养的人,是无法著作出像这样的“翟方进传记”的。 翟方进最让后世诟病的疯狗咬人劣迹,莫过于他协助匡衡和王商陷害一代大忠良的陈汤了。陈汤是汉元帝的戍边校尉将军,他组织和带领西域汉军和其他少数民族友军远地奔袭到外国作战,一举消灭了长期与汉王朝为敌的匈奴郅支单于,为汉王朝赢得了西域的长期和平局面,但是,由于匡衡、王商等人一贯不喜欢陈汤,认为陈汤作战中不守礼法,这样,他们多次迫害陈汤,最后,他们策动汉成帝把一代大功臣陈汤削职得一无所有,被当成为小兵充军到了敦煌去守边关。陈汤事件,是当时围绕国家究竟是讲究政治实干业绩和讲究搬抬儒家经典耍嘴皮子功夫的一次分水岭事件,当时,像匡衡和翟方进这样一大批儒生高官都参与到了迫害陈汤的事件中,当然,也有许多像刘向这样的儒生一直在为陈汤鸣冤叫屈,最后,陈汤还是被迫害致死。翟方进当时也直接参与了迫害陈汤的事件。所以,历史有应该永远记住匡衡、翟方进这样的一批汉朝的“秦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