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李岘就不得不说起李恪——李世民的第三子,是李世民儿子中最像他的一个,据史料《新唐书》中记载:“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旧唐书》中,也有记载,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未可知。” 由此可见李恪很有才,当时李承乾和李泰为了争太子的名分而两败俱伤,剩下来的皇子中,李恪才能最高,然而,李世民却立了李治,只因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长孙无忌等大臣极力反对,大唐好不容易打下江山,怎么可能再让其归之于隋朝余后一脉。 直至李治登基,长孙无忌权势滔天,掌控朝堂,房遗爱谋反时,被牵连,长孙无忌直接借此,将其冤死,四个儿子李仁、李玮、李琨、李璄并流岭表。被冤的总会有平凡的一天,长孙无忌功高盖主,与武则天不和,被许敬宗诬陷,流放出去,自缢而死。之后,李治为各皇室血脉平凡,李恪就为其中一支。 李岘是李恪的三子——李琨的长子——李祎的第三个儿子,也就是说,李岘是李恪的曾孙子,是李世民的玄孙,皇室宗亲,李岘此人,乐善下士,长于吏治。宽政惠民,爱民如子,勤政廉洁,为百姓办了很多的实事,深受万民拥戴。所到之处,政绩都非常突出。多次担任京兆尹,五次登上相位,六次官拜尚书,七次担任专门大使。  之所以起起落落这么多次,只因他遇上了杨国忠,遇上了李辅国,其中经历多任皇帝,从玄宗直到代宗,玄宗时期,杨国忠对其深恶痛绝,一次,长安连着下了60多天的雨,杨国忠直接将这个祸事安在当时还是京兆尹的李岘头上,对此,玄宗居然没有任何的表示,这是李岘第一次被贬,以一个颇为可笑的理由。 李岘被贬离开长安后,京城的粮食价格飞涨,百姓们都说:“欲粟贱,追李岘”,就是说要想使长安粮食价格低廉,最好是把李岘追回来。仅仅这六个字,就足以见得李岘的人品、才能和政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