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善于容人、用人 出身底层的刘邦深知得人心的重要,他懂得要想成就大事,就必须得到别人的真心拥护,只有得人心才能得天下。这种见识,这种底层的经历使刘邦显得豁达,平易近人,不拘小节,从而具有很好的聚合力。 刘邦能容纳那些有个性的人才。在楚汉决战的关键时刻,大将军韩信攻克齐地(今山东地域)后,没有如刘邦命令的那样马上挥军南下,而是自立为假齐王,并奏报刘邦请求批准。刘邦接到奏报,心里知道韩信是在趁火打劫,向他要分封,本想发脾气,可是边上坐着的张良和陈平在桌子底下各踹了他一脚,把他踹明白了,马上转弯:“大丈夫要做就做真齐王,不做假齐王!”于是封韩信为齐王。从而使韩信对他死心塌地,加速了项羽的灭亡。 刘邦用人不论身份和名声。韩信受辱胯下,陈平有与嫂子勾一腿的不好名声,樊哙是个杀狗的屠夫,周勃是为人操办丧事的吹鼓手,灌婴是个丝织品小贩,彭越则是盗贼出身。但他们都在刘邦这里尽展自身的才能。不仅成就了自身的价值,更帮助刘邦实现了宏图霸业。至于文人如郦生、陆贾、李左车、蒯彻等也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他善于用人所长,能够容人之短,必要时肯屈尊揽才,至于接受劝谏更是非常虚心,这些素质使得个人才能并不算高的刘邦终于坐到了皇帝的龙椅上。登基之后,在一次大宴群臣的庆功会上刘邦公开讲:论打仗,我不如韩信;论计谋,我不如张良;论治政,我不如萧何。但是,我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了不起的地方。话虽是借着酒劲说出来的,但并没有吹牛,事实正是如此。 ![]() 刘邦在中国帝王史上的地位不亚于秦始皇,从一定程度上说他才真正掀开了中国帝王史的篇章。秦始皇展示了帝王的权威与气魄,而刘邦则将高高在上的帝王还原为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展示了一个帝王作为一个人所应具备的魅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