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刘晔和曹操谁棋高一着 曹操为什么不重用刘晔?

http://www.newdu.com 2017-09-02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今安徽寿州东南)人。三国时期魏臣。刘晔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经郭嘉推荐为曹操效力。官拜魏国太中大夫。他对袁绍作战时提出用发石车,击退了敌人来自营楼的攻击。刘晔,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他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曹氏三代重臣、战略家,献过许多妙计。官拜魏国太中大夫。屡献奇策,但其后所献取蜀灭吴之策,皆未被曹操和曹丕父子采纳。
    汉建安二十年,曹操西征伐张鲁,破阳平关,直入南陈,遂平汉中。巴七姓夷王朴胡等率族来附。主薄刘晔趁机进日: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慑海外。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待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也。今不取,后必为忧。刘晔的分析的确很有见解,对当时的形势和对手的优劣都有正确的判断,极力主张要得寸进尺、挟东川胜利的余威,一鼓作气拿下西川,消灭立足未稳的刘备;但曹操不从,他不想有得陇望蜀的念头,仅留都护将军后转任征西将军的夏侯渊督平狄将军张郃、平寇将军徐晃守汉中以拒刘备,自己匆忙引军还师中原。对于曹操的此举,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世人众说纷纭,尚无明确的定论。
    究竟是刘晔的谋略高明,还是曹操的行动正确?世人也是各据其词。
    
    其实,曹操在胜利面前突然撤军,使刘备有了喘息之机,也是出于迫不得已的无奈之举。早在当时,法正就直接看出其中的原因,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当时就汉中方向而言,曹操是取得了相当有利的可进取之机;但从当全局来看,曹操不但无优势可取,反而处处都是危机四伏。在朝廷中枢,曹操谋士虽多,但缺少能替他把持局面的可信之士。本来曹操出征在外,家里的全靠荀彧看守门户,可荀彧在建安十七年就病故于寿春,连本来可以用作替补的荀攸也于建安十九年薨,许昌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忠于皇室的汉朝旧臣和曹魏新贵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暗中较劲也逐渐走向公开。从而影响朝政的把持,危及到曹操的统治地位。曹操离京近一年,难以保证这中间没发生变故。必须回去看看才放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