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虽然刚夺下西川,民心难稳,但其实力却正当顶峰。不但荆州的旧部没有多大的损失,而且纳入了西川的精英和前来归降的马超余部,如果曹操真的入侵西川,那与征讨东川张鲁时的情况完全不是同一回事了,别说短期拿下西川,恐怕连能不能打进去还是个问题。一旦发生混战,主力如陷入泥潭而难以脱身。同时别忘了关羽久据荆州,雄心勃发,养精蓄锐,虎视眈眈一心在寻找时机北伐中原,使深知内情的曹操如坐针毡,因此在曹操的心目中始终将荆州的关羽作为自己的心腹大患。平定关中马超之乱一结束,便立即从关中调来征南将军曹仁和汝南太守满宠屯樊城、以镇荆州,遏制关羽的发展。后又调来徐晃屯宛城作为后援。进行严防死守,丝毫不敢松懈。而东线合淝的战事自建安十八年以来就一直呈胶着状态,面对东吴的进犯,虽然有张辽、李典、乐进在抵挡;但刘备为了缓解汉中的险情,竟不计前嫌地主动与孙权连和,分出自己辛苦夺来的荆州中的江夏、长沙、桂阳于吴,暂时消除了两人的对抗阵势,使自己消除了来自东吴方面的危险,一心对付北方的曹魏;也使孙权能在对抗中抽出身来,更加倾全力用于合淝方向的进攻。 ![]() 在当时的局面,如果曹操真的听从刘晔的进言,发兵取川的话,不但难以如愿以偿的夺下西川,反而极易是诸葛亮在隆中时规划的两路出兵成为现实。再加上孙权在合淝的牵制性配合进攻,刘备极可能会占尽中原的先机。而曹操即使能取得西川方面的胜利,也肯定丢了中原,与刘备易地而据。曹操也应看出这一点,但他不会做以西川换中原的赔本买卖,所以他在胜利面前撤军了。回过头先救合淝之急,击溃孙权。然后留守邺,多在长安、洛阳两地居中策应各方,顺利地平息了许昌之乱。后来,虽然被刘备在东川方向捅了个口子,夏侯渊阵亡。就连自己亲自去救,也难以挽回颓势,丢了汉中。但曹操在中原的根基还是没有受到震动,始终占据天下先机。 综上所述,刘晔所提的得寸进尺之计对前线的实际情况看得精准,也有远见,听起来很实用也挺诱人,但他缺少曹操那样统筹全面识大局的战略眼光,权衡轻重知得失的战略头脑,在小利前不忘根本的坚定立场,所以他只能当个出色的战术家,而成不了战略家。曹操能开天辟地成就开国的大业,而刘晔只能在其位上尽忠职守。 曹操为什么不重用刘晔? 1.刘晔身为汉室宗亲,阜陵王的后裔,在汉室没有灭亡的前提下曹操不敢倚重他。 2.刘晔投奔曹操之前是淮南一带的军事首领,他杀掉郑宝,兼并其部众,当时很有机会自立为军阀。基于这段历史,曹操也对刘晔不放心。 3.刘晔本人的才华无法与曹操的一线谋士相比,他在曹操时期的第一次献策晚到曹操征张鲁的时候,可见刘晔只是一个替补谋士,只有在荀彧、荀攸、郭嘉等人已去世的情况下才有他说话的余地。 也是由于上面三个原因,刘晔才能在曹丕时代被重用,因为曹操已死,汉朝也被取代了,魏国这时候也缺少刘晔这样的谋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