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古代人物 >

消失的战地记者:报道“卢沟桥事变”第一人方大曾(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2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在战场既拍图又写通讯
    方大曾,又名方德曾,笔名小方,祖籍江苏无锡,1912年出生于北京。如同那个年代许多摄影家一样,他的家境比较殷实,其父当时在外交部任职,待遇优厚。还在中学时期,他就用母亲给的7块大洋买了一架蔡斯折叠相机,由此走上了摄影之路。较为优越的家境,加上开明的父母,造就了方大曾善良、率真而富有激情的性格。1929年,17岁的方大曾就发起成立了“少年影社”并举办摄影展。1930年从北平市立第一中学毕业后,方大曾考入北平中法大学经济系,大学期间曾任北平少先队机关刊物《少年先锋》周刊编辑。尽管所学的专业是经济,但他却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摄影活动中,通过自学成为颇具造诣的摄影师。他经常利用假期外出旅行、写稿和照相,他的外甥张在璇后来回忆道:“舅舅经常背着相机,一把雨伞,一个背包,徒步到处去拍照”。通过在北平、天津及周边地区的旅行,方大曾拍摄了不少反映当地民俗风光、古老建筑及百姓生活的照片。
    1935年,方大曾从中法大学毕业后,先应聘到北平基督教青年会当干事,后又转到天津青年会工作,不久被与吴寄寒、周勉之等一起创办中外新闻学社并任摄影记者。这一时期,他先后到天津、山西、蒙古等地拍摄了大批反映当地民众生活状况的照片,发表在《良友》、《申报》、《世界知识》等报刊上,获得了广泛好评,逐渐在国内摄影界崭露头角。而随着“九一八”事变以后国内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方大曾的摄影活动也迅速与民族救亡运动紧密结合起来,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战地摄影记者。
    
    1936年-1937年间,正是他采访报道与摄影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作为《生活星期刊》、《世界知识》和《大公报》等著名报刊的特约记者,方大曾在平津、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等地奔波采访,发表了大量通讯报道与照片。例如邹韬奋主编的《大众生活》周刊,曾刊载他所写的《张垣一瞥》、《从张垣到大同》、《晋北煤业现状》等通讯;上海《申报》每周增刊曾登载他所写的《绥远的鸦片问题》、《冀东视察记》、《集宁见闻记》、《四子王府见闻记》等通讯。这些通讯报道都写得文笔流畅、观察深刻,又配以形象生动的新闻照片,深受读者欢迎。又如,1937年5月,著名的《良友》画报曾刊登署名小方的摄影作品,揭露日本人在华北地区开展的走私活动;1937年6月,《国民》周刊也曾刊登一组方大曾拍摄的照片,内容涉及辛亥滦州烈士纪念塔落成、日本在平津大量招募华工以及东北流亡学生活动等。
    由于一系列杰出的时事摄影报道,方大曾在当时国内同行眼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当年的好友、著名诗人方殷就回忆说:“一九三六年年底,我由阳翰笙介绍,在南京《金陵日报》挂了一个‘特约记者’的名,又到了北平。这时,方德曾已成了驰骋长城内外,报道救亡爱国事迹的名记者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方大曾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访拍摄,并发表了反映中国军队抵抗日军侵略的长篇报道《卢沟桥抗战记》。正是由于这种杰出的表现,他得到了著名记者范长江的欣赏。在后者的举荐下,他以《大公报》特派记者的身份奔赴华北战场,报道抗日前线的最新战况,成为抗战初期为数不多的几位活跃于华北最前线的战地记者。同一时期另一位著名战地记者陆诒后来曾证实:“1937年8月底,范长江来到危急的大同,召开了一次战地记者会。参加会的有来自华北各战场的大公报记者孟秋江、邱溪映、方大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