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朱老夫子又是怎么死的呢?我们再看看张医生的用药过程。治疗开始时,张医生认为朱熹脚气病的攻下之法是“去其壅滞,方得流通”,非常正确,他用黄芪、罂粟壳给朱熹补气升阳、利尿消肿也无可厚非,但紧接着在朱熹感到“服之小效”,体征减轻的情况下,张医生不应当又投以泻下逐水的巴头,行气止痛破积的三棱、莪术等药。在朱熹出现腑气不通、大便秘结时,张医生更不该让朱熹服用温白丸,以致朱熹腹泻不止,死于非命。 ![]() 其实,温白丸也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中成药,它是由半夏、白米、丁香、姜汁等中药配伍而成的,据宋代《圣济总录》记载,它是治疗宿食不消、痰饮留滞、腹痛呕逆的良药。但问题是张医生用过头了。从张医生的用药情况看,他一个劲地用攻伐之剂、破积之药,光想着治疗朱熹的脚气病以及由此引起的并发症——胸膈胀满、下肢肿痛的实症,却忽略了朱熹年高体弱的虚候。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陆以湉在《冷庐医话》中总结这个教训时也感慨地说道:“观此高年之人,慎不可用攻药也。”所以我们在给老年人用药时,一定要考虑老年人脏腑气血衰弱的特点,合理用药,避免大剂偏性,避免出现毒副作用。否则,800多年前的朱熹之事还会重演,让本来不至于死的脚气病酿成大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