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给孙权封王,还有一个原因,在外部重点对付蜀汉。曹丕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当上了皇帝,刘备认为曹丕已经把汉献帝杀害了,于是在第二年正月宣布自己继承汉祚当上了皇帝。这样一来,东吴和蜀汉国就有了一定的区别,也就是王和皇帝的区别。东吴虽然也是一个独立的政权,但既然还没有当皇帝,就是还在表面上服从中央。曹操给孙权封王,孙权接受,就是在表面上双方承认这种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蜀汉国则不同,刘备已经称帝,没有说一国可以有两个皇帝的道理。所以说,这皇帝和王是有区别的,这就是所谓的“天无二日”。也就是说,这时候的三国,曹魏和蜀汉已经变成了势不两立的敌对之国,而孙权还暂时可以算作是中性的地域性“王国”。曹丕不可能不首先解决这个敌对之国。正因为有了这个大的前提,所以刘备伐吴,就必须分出一部分兵力防备曹魏,而孙权抗击刘备,则迎来了魏国暂时按兵不动的有利时机。 但这种局面总是暂时的,不可能维持太久,毕竟,这是一种三国鼎立的局面,而曹丕不过是一种羁縻政策,孙权也只是一时权宜之计罢了。所以,孙权在黄初三年(公元222)闰六月打败了刘备,十月就背叛了曹丕。也就是说,曹丕给孙权封王,是双方各自的政治需要。至于刘备称皇帝时机是不是合适,这一方面不是本文涉及的内容,同时也是蜀汉国内部形势所决定的,无所谓对与错的问题。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