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汪广洋实在是不争气,辜负了朱元璋的信任。他喜欢喝酒经常贪杯,虽然是在右丞相的位置上,但他根本不做事,起不到制约胡惟庸的效果。朱元璋经常训斥汪广洋,但是都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后来被朱元璋处死。 胡惟庸刚开始的时候,做事非常小心谨慎,不敢违背朱元璋的意图做出任何举动,朱元璋慢慢开始信任胡惟庸。但是时间长了,胡惟庸的野心开始膨胀,做事独断专行,就连一些生杀予夺,官员升迁的大事也不请示朱元璋,这些原本是皇帝权利,现在变成了胡惟庸的特权了。更严重的是,他还企图架空朱元璋。 胡惟庸的算盘是打错了,朱元璋是什么人物,大明江山的缔造者。眼看着自己的皇权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朱元璋心想,无论他挑选什么样的人来做丞相,结果只有两个,要不就是形同虚设,要不就是和自己抢班夺权。思来想去找到了问题的根本,那就是丞相的制度问题。所以朱元璋下定了决心想要废除丞相。 胡惟庸眼前所作所为虽然也可以罢免处死,可是朱元璋想利用胡惟庸来废除丞相制度,目前的这些罪状还不至于说服大臣废除这个沿袭千年的制度。所以他决定让胡惟庸继续做大,等到他恶贯满盈的时候除掉他,并同时废除丞相制度。 ![]() 胡惟庸更本没有察觉朱元璋的用意,以为自己很牛,连皇帝的权力都可以架空。渐渐的朝廷很多投机分子就给胡惟庸行贿,企图得到他的提拔。胡惟庸此举引起了很多大臣的反感,首先发难的是大将军徐达。 徐达向朱元璋提出自己的看法,说胡惟庸是奸臣,不料这话传到了胡惟庸的耳朵里,胡惟庸就报复徐达,他买通了徐达的门卫想刺杀徐达,结果没有实现。此时的徐达在遭到胡惟庸暗算以后,下定决心要和胡惟庸拼个鱼死网破了。 朱元璋看到这种形势,也加快了除掉胡惟庸的步伐。有一日,胡惟庸儿子坐马车的时候,驾车的马夫由于失误,使得他的儿子摔死。胡惟庸得知后非常气愤,将这名马夫杀死。朱元璋得知后,要求胡惟庸为马夫偿命。 被逼的没法的胡惟庸走上了谋反的道路,他和自己的亲信密谋准备造反,朱元璋早有防范,不等他们动手,便将胡惟庸逮捕,以谋反罪论处。诛杀了胡惟庸以后便下令废除了丞相制度,从此朱元璋将所有的权力收归己有。 纵观大明朝的五位丞相李善长、徐达、汪广洋、杨宪和胡惟庸,在丞相任上没有一个有好的结果,徐达的结局算是最好的了,据说也是被朱元璋害死的。 这五个人的死其实是必然的,朱元璋赤手空拳建立的大明基业,手中的权力平白无故的被分掉一大半,想想怎么甘心,皇权和相权的争夺终于在洪武十三年落下了帷幕,自此大明皇帝的权力再也无人能制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