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孙策形象的比较

http://www.newdu.com 2017-09-02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三国演义》中的孙策形象,“戏份”不多,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读者在慨叹曹操的天下无敌手之余,假想一下如果孙策不早逝,那么天下的霸主姓曹还是姓孙,都是未知数。在《三国演义》中,孙策出场只有四次。第一次是在第七回,其父孙坚出征,孙策主动请缨,并初露锋芒。此时的孙策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绰枪上阵,已见英风;军队败北后,作者描写“程普保着孙策,急待寻路”①,可见作者非常注意孙策此时的形象定位是初出少年,还不能有力挽狂澜的魄力和经验;但是,一句“父尸在彼,安得回乡!”,既写出了孙策丧父的哀痛,也写出了他性格的仁孝。在《三国志》中,则没有随父出征的描写,只写到:“(坚)为祖军士所射杀。兄子贲,帅将士众就术……”。②很明显,《三国演义》把孙坚的侄子孙贲替换为了孙策。于是,孙策由于背负着家仇、受命于败军之际,在一开始就带有了悲壮色彩,对后来的人物塑造也起到了铺垫衬托的作用,人物形象因此而显得前后连贯。
    


    孙策的再次出场,是在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本回书集中描写孙策脱离袁术、下江南创立霸业的经历。作者在刻画人物、叙述故事时,材料基本上都是取自史书《三国志》,主要选用陈寿的正史文字,也选用了裴松之在注文中引用的其他史传文字。如孙策请江东二张来辅佐他的情节,即出自裴松之所引用的史书《吴历》。还有一些描写,近乎直接将史传文字拿来使用,只是作了语言上的修改。例如表现孙策的亲民,小说中写到:“江东之民,皆呼策为‘孙郎’,但闻孙郎兵至,皆丧胆而走。及策军到,并不许一人掳掠,鸡犬不惊。”在《江表传》中,原文如下:“……士民皆呼为孙郎。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及至,军士奉令,不敢掳掠。鸡犬菜茹,一无所犯。”③史书所提供的材料,已经比较充足。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本回书中小说手法的运用,给孙策这一形象带来的新的光彩。例如刻画具体的神情和语言,使我们看到人物的多种情态,喜怒哀乐尽皆有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