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收泪而延之坐曰:“策所哭者,恨不能继父之志耳。” 策喜曰:“吾得公瑾,大事谐矣!”便令与朱治、吕范等相见。 策大怒曰:“鼠辈安敢与吾相等!”命斩严舆。 这样的文字是史书中所没有的,人物也因此而跃然纸上,言神并茂,栩栩如生。本论文将在第二部分单独对第十五回进行讨论。 孙策第三次出场,是在第十七回中,有小段文字描写到他回绝袁术的借兵请求。在《三国志》里,相关内容只有一句话:“时袁术僭号,策以书责而绝之。”④在小说中,则扩写为从发怒起兵、到冷静从谏的生动场景。虽然只是小段落,我们也能看出此时的孙策已经是坐领一方的少帅风度,人物的演进非常合理。  孙策第四次出场,也是最后一次出场,是在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个人认为,本回是孙策形象刻画得最为精彩的一回,也是故事内容比较特别、“戏剧结构”相对独立的一回。在《三国志》里,孙策之死的史实只用了一百五十五个字,其死亡也只是被许贡家客所行刺,伤重而卒。而到了《三国演义》中,作者杂取了《搜神记》、《江表传》、《志林》等书中“孙策怒杀于吉”的故事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艺术加工,创造出了新的艺术韵味。文字上,从孙策怒斩于吉,到孙策疮发而死,写得回肠荡气,一气呵成。人物形象上,也刻画得生动鲜明,并且蕴含着反迷信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自身的思想矛盾。这一回在营造悲剧性、虚实技巧、思想意义等多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