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单位的名称,古代比现代要简单的多。比如明清两朝负责文化、教育以及祭祀、接待外宾的中央单位,只用简单的“礼部”两个字就搞定了。这说的是古人简单的时候,其实他们也有不简单的时候,比如接下来我们要说的宋朝各级干部的官衔,就会显得异常的啰嗦。(宋朝官制) 比如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宋朝大清官包拯,他去世时的官衔是“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东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数一数,一起四十五个字。除此之外,还有那位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司马光先生,他的官衔全称是“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六百户食实封一千户赐紫金鱼袋”,数一数,有五十二个字,比起我们包大人的官衔名称还要多。这种现象在北宋前期非常的常见。  网络配图 那么有人会说了,没事儿搞这么长的名字,别人该怎么喊他们啊,就不能整短点儿嘛,其实这么一长串的官衔当中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我们拿包大人来举例说明。“枢密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说的是其当时的工作岗位;“朝散大夫”说的是其品级,当时公务员共分二十九个等级,包大人属于第十三个等级;“给事中”说的是其工资等级,当时公务员工资共分二十个等级,包大人属于第十二个等级,这一级别的干部每月能领四万五千文铜钱;“上轻车都尉”说的是其功劳等级,当时公务员共有十二个功劳等级,包大人属于第八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