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揭阎锡山为何能在山西长期执政:阎锡山与山西(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2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最后,还须强调的是,阎锡山一般不离开自己的根据地——山西。1928年,阎锡山出任平津卫戍总司令,但他一般是在太原或家乡河边村办公,到北京只做一般的礼节上的应酬。北伐之后,蒋介石任命阎为国民政府委员、军委会委员、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内政部长等要职,并且请阎到南京办公。阎知其为调虎离山,宁可辞去内政部长的职务,也不离开山西。抗日战争期间,蒋发现阎与日军勾结后,拟调阎出任西北行营主任,驻天水或南郑,被阎拒绝。他清楚地知道,离开山西,他的事业、理想、实力、成就也就结束了。

以上各点说明,领导一个国家应该具备的条件,他都具备了,而这是任何其他封疆大吏都没有完全做到的。山西成为国中之国,而蒋介石由于种种原因又不将它拔广,于是国中之国的领导人阎锡山,也就能够在山西长期执政了。

三、政治谋略的理论根据——中的哲学

阎锡山根据中国古代的中庸之道,并结合自己从商从政的经验,创立了自称为“中的哲学”哲学思想。他认为不偏不奇、情理兼顾,不过不不及是为中,事之恰好处是为中;人事得中则成,失中则毁;承认矛盾,要用二的分析法分析矛盾,以求得矛盾的不矛盾,使矛盾对消,达到适中,以求生存;认为事理有母理与子理之别,母理是不变的,子理服从母理,人事以生为最高母理;存在即是真理,需要即是合法。

中的哲学是阎锡山制订战略策略和采取行动的理论根据。在政治舞台上,他始终以“生”(生存、存在)为最高母理,然后用二的分析法分析各种矛盾,“执其两端而叩其中”,在“恰好”之时,采取行动,尽量使矛盾的不矛盾,以利于自己的存在。为了存在,对袁世凯他可以韬光养晦卑躬屈膝;在军阀混战中,他保境安民,避免陷入矛盾之中;参加北伐,他要等待“恰好”之时,所以到1927年才宣告参加。1936年国难当头之时,他断然确立了拥蒋联共抗日的路线;1939年“十二月事变”后,根据形势的变化。他又变其为拥蒋联日反共的路线。

以阎的话来说,他的事业的成败是以能否掌握中为衡量的标准的,“得中则成,失中则毁”。所以,了解中的哲学是研究阎锡山的一把钥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