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揭开秦赵长平之战白起自杀之谜(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2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二、导火线
    周赧王五十三年,公元前二六二年,秦以武安君白起为将,发动了对韩以攻取上党的战争。战争进行的很顺利,上党与韩唯一的联系野王被秦攻占,上党成了一座脱离于韩之外的孤城。韩上党守冯亭见情形上党是守不住了,想出一计,将上党投降赵国,赵国接受上党,秦国一定全力攻赵,赵国到时候一定会求救于韩国,两国合力说不定可以能挡住秦的攻击。于是冯亭派使者到赵国说:“韩不能守上党,要并到秦国了,上党的官民都喜欢到赵国,不愿意并入秦,愿意以上党十七城并入赵国。”赵王大喜,问平阳君豹,豹回答说:“聪明人会把无缘无故得到的得益看成是一种灾祸。”赵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贪小便宜、好大喜功、目光短浅的昏君,说:“韩人都喜欢我的德治,怎么能说是没有缘故呢?”豹回答说:“秦国蚕食韩地,切断上党与韩国的联系,准备慢慢接收上党的投降。上党不投降秦国的原因,实际上是要嫁祸给赵的。秦国辛辛苦苦打了这么长时间仗,你赵国不费吹灰之力而得到这么大的便宜,秦面能甘心吗?不如不要。”
    平阳君豹基本把冯亭的意图都分析出来了,可赵王贪心不足蛇吞象,又把这事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认为可以收,于是赵王就派平原君去接收上党。静下心慢慢读历史,战国末期的四大公子都是沽名钓誉之类,没有一个对自己国家起到积极决定性作用的人物。就这样,赵国被脱了进来。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二六零年,秦完成战争的动员,发动了第二次对上党的战争。赵国不是不可以不劳而获,但要很清醒的认识后果有多严重,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但是赵国采取的措施远远不够,没有争取到其他国家的支持。
    
    网络配图
    三、战争的过程
    秦派左庶长王龁全权负责此次进攻,进行的非常顺利,轻松攻克上党。上党的老百姓逃往赵国,赵派廉颇在长平驻军,依地势接纳老百姓,防御秦军。在攻下上党后,王龁转而进攻赵国长平,进行报复。看完教科书的负荆请罪一文,以为廉颇是多么厉害的一位将领,实际上,廉颇是个欺软怕硬的角色。四月,赵军遭遇秦的侦察兵,败绩,廉颇的一个副将阵亡,损失惨重;六月,攻陷赵的两个堡垒、杀了四个赵军尉官;赵王一看战势不利,就同大臣楼昌、虞卿研究下一步的对策,楼昌的意见是派重臣去求和。虞卿不同意,认为:“现在许不许停战的主动权在秦国手中。秦国的意图是一定要打败赵军,即使去求和,秦国也不会答应。
    不如派使者去贿赂魏、楚,楚、魏接受了赵国的礼品,秦国以为三国的合纵成功,可能同意求和。”赵王不听,派重臣郑朱到秦国去求和,秦接纳了郑朱。赵王得意洋洋的对虞卿说:“秦国接纳了郑朱。”虞卿回答说:“大王必不能请和而赵军必败。为什么呢?各国祝贺战胜的使者都会到秦国去了。郑朱是赵国的重臣,秦王、应侯一定会让各国使者知道郑朱到秦国求和,各国知道大王向秦国求和,就不会派救兵,没有救兵,秦是不会停战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