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巴富尔不失时机地来拜会宫慕久。“道台大人,我们之间的很多不愉快都是因为我们没有一块自己的居留地。我看中了县城外黄浦江边的那块荒滩,不知大人能不能卖给我们作居住用?” 其实,为避免纠纷,宫慕久也有华洋分居的想法。听罢巴富尔的建议,他摆了摆手说道,“按照大清律例,土地只能租给你们。” 经过两年的谈判,双方就租地范围、手续、外侨应遵守事项等达成谅解。 ![]() 网络配图 1845年11月29日,宫慕久公布了《上海土地章程》第23款,划定了面积为830亩的租界,规定每亩年租金1500文。章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租界——英租界的出现。 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据记载,在租界出现两年后,外侨人数仅有134人。随着来沪的各国侨民不断增多,英国领事开始酝酿扩大租界面积,并谋求更多权力。 1848年11月,中英双方订约将英租界面积向四周扩为2820亩。 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很多洋行生意清淡,他们利用闲散的资金在租界内造了800多幢简易住宅,供中国难民居住,做起了房地产生意。 随着人口和资金的流入,英租界出现了繁荣景象。同时,英租界当局趁局势动荡之机,逐渐夺取了对租界内华人的司法管辖权。 此后,英租界当局多次单方面修改《上海土地章程》,权力不断扩大,租界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政府无权制约的“国中之国”。 在租界内,华人备受洋人凌辱,洋巡捕甚至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射击。娼妓、赌博、贩卖毒品等也成了受租界当局保护的公开行当,租界成了罪恶的代名词。 继英租界后,法、美等国也先后在中国设立租界。直到1943年,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才通过谈判收回了租界,结束了这段长达百年的屈辱历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