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却让奕山始料不及。清军刚到广州就与英国人打了一场遭遇战。面对英国人的指挥多变,军队的训练有素和其战前所做的大量的情报工作,清军从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指挥官们犹如热锅上的蚂蚁,竟然在开战后连像样的军事作战方案都拿不出来,只是胡打瞎打。清军在人数上远远多于英军,可庞大的阵容依然没能抵挡住英国人的凌厉进攻,以致水陆两方面全线告急,不几天的工夫,就被打得挂起白旗被迫求和。就这样,英国以死亡9人、伤68人的代价轻而易举地打败了清朝数万军队。 美化战争 战争结束后,趾高气昂的英国人不但对清军下达了迅速撤出广州城、由英军占领广州的通牒,还要求清政府赔款六百万两白银,算是“赎城费”,并且要答应英国人的通商要求。被英国人打怕了的奕山早已没了昔日气冲霄汉的气概,对这些条件是全部照办。这边安抚了英国人,可如何应对道光,就成了摆在奕山及前线官员们面前的一道棘手难题。对于如此重大的战场失利,他们深知,若要把实情一五一十地详细汇报给道光,难免会被严厉问责,弄不好还会把命混丢。 ![]() 网络配图 为了前途和生命着想,官员们绞尽脑汁地想着对付主子的办法,最终经过一番秘密串联,前线官员们开始了集体造假。造假的当家人就是奕山,在他给道光的战报中,早已没有了清军失败的一丝痕迹,而是搞了个乾坤大挪移,把“大败”写成了“大胜”,说经过广大官兵的浴血奋战,击沉、焚毁英国军舰多艘,重创英夷,让其元气大伤。 紧接着,奕山笔锋一转,在奏折里发挥其无与伦比的想象力,给道光编织了一个动人的 “英夷乞恩”的故事,将所谓的六百万两白银赔款说成了“商欠”: 失败后的英国人曾成群结队、痛哭流涕地来到广州城下,他们的首领“免冠作礼,屏其左右,尽将兵仗投地,向城作礼”,说有苦情要向奕山申诉。城上的大清士兵对这些人厉声呵斥,“我天朝大将军岂肯见尔”,并问这些英夷为何要屡屡进犯大清。英夷说,由于清朝终止了广州的行商和他们进行商业贸易,货物不能流通,使得广州十三行的行商欠了他们大量商款,不得已才挑起了战争。现在他们央求大将军转告大清皇帝,希望大清王朝能够开天恩,“追完商欠,俯准通商”,今后他们将退出大清的国土,“不敢滋事”。奕山在战报中说,为了两国的贸易着想,希望皇帝能够准许和英国人通商,同时由政府拿出一部分钱先为行商垫付欠英国人的商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