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个评价,有亮迷提出军事预见,军事理论为依据辩驳,但须知一切理论最终都要为实践服务,诸葛亮的所有军事理论,用到现实中效果却都并不尽如人意,五次北伐攻魏,都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而去,最后却都失败而返,以被司马懿活活拖死而终。中间虽然有一些小规模战争的胜利,但对整个天下局势产生不了决定性的影响,更不能对魏国造成什么大的打击。而在本国方面,却因为连年征战劳民伤财,反而加速了蜀国的提前灭亡,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败。这与周瑜定江东,赤壁一战天下三分的影响完全不能相比。 ![]() 网络配图 另外,我国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也认为诸葛亮北伐失败主要还是在于战略失误,而非其他各种客观原因,“司马懿更大的智略还在于不战,使亮自败”,也就是说诸葛亮是被司马懿故意拖死的。从这一点看,诸葛亮显然不能算一个出色的军事统帅,比不上司马懿也比不上周瑜。对毛主席的评论有兴趣或有疑问,可以自己去研究。 总的来说,诸葛亮虽然败多胜少,但在军事上还是有一定才华和表现的,应算一个虽非优秀但却合格的军事统帅,故给予6分。 2 战略:周瑜:9分,诸葛亮,5分。 评价:周瑜的谋略,一是体现在赤壁战前的分析,一是体现在他予孙权书里的取蜀之见。 赤壁战前,周瑜的分析极为到位,”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极其犀利有眼光,赤壁之战的胜利也说明了这一点。 周瑜的取蜀之见也极有眼光,周瑜传记载: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分析非常到位。 有反对取蜀的人认为周瑜此法不能成功,因为前有曹操后有刘备,虎视耽耽。但前文中已说明,曹操内忧外患,已无余力对付孙权,而刘备在后方虽然极不情愿让孙权得蜀,但他们最大的敌人依然是曹操,刘备既无实力也无勇气跟孙权撕破联盟在背后偷袭孙权,因为这么做的后果必定是两败俱伤,便宜曹操。而周瑜能征善战,军团作战实力强大,刘璋暗弱,军事和政治能力都极其平庸,又正忙着和张鲁作战,周瑜无论采取偷袭还是正面进攻,胜算都很大。因此周瑜说"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非常有把握。甚至可以说这把握比赤壁之战还大。当年赤壁之战刘备听说周瑜只有3万人要打曹军30万觉得他在吹牛,但事后证明周瑜没有吹牛,取蜀方略更是如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