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9月,清朝废止绵延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12月,下达“考察政治谕”,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分赴东西洋各国考求一切政治”。 1906年9月,慈禧发布立宪诏书,这是其一生可能最具重大意义的决定。慈禧同意仿照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似乎有些出人意料,但此举在慈禧看来,可使君权永固。 1907年8月,宣布筹备在中央设资政院,各省设谘议局。 1908年8月,《钦定宪法大纲》颁布。 ![]() 网络配图 可见,帝国最后十年的新政改革,内容包括教育、经济、法制、军事、政体等诸多领域,其广度与深度都远远超过此前康梁的戊戌维新……只是,历史给慈禧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在这个宪法大纲颁布的两个月后,光绪和74岁的慈禧相继死去。 美国的政治学者亨廷顿曾经说:“处于权威危机中的统治者将会迅速地变成真诚的改革者,他对改革的真诚来源于他对保住权威的真诚,保住权力的真诚。”经过历次战争洗礼、列强的欺凌、沸腾的民怨、革命党人的起义以及立宪派的改革驱动,我们似乎没有理由怀疑由晚清上层推动的新政改革的真诚,但问题是:改革的最终结果为什么会事与愿违?不仅君权不能永固,反而换来清帝国大厦的瞬间倾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