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为什么康熙“永不加赋”政策与愿景背道而驰?(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2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那怎么办?地方官员想出一个馊主意:收陋规。总督、巡抚收布政使、按察使的,布政使、按察使收道员、知府的,道员、知府则将目光盯向下属县令。县令也有自己的办法,在征收田赋时额外加征“耗羡”:老百姓交粮食的同时还要交“鼠鸟耗”(在运送过程中可能被老鼠或鸟类吃掉一部分的损耗),交银子时必须加付“火耗”(从民众手中收来的散碎银子要熔铸成整锭大银交给朝廷,熔铸过程中的损耗叫火耗)……康熙后期,各地征收的火耗,全国平均为30%~40%,山东与河南则达到了80%!
    
    网络配图
    羊毛出在羊身上,康熙想减轻百姓负担,实际反而加重了百姓负担,这可能是他事先想不到的。然而,当大臣建议他将火耗明定标准、依规进行监督时,康熙拒绝了。他下旨说:加派火耗,地方官尽可以去做,别收得太多就是;至于要朕亲自下令加收,朕不干。
    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康熙宁愿看着百姓沉沦在痛苦的深渊。他的“好名”显然是不明智的,也是不仁义的。顺治和康熙中前期,官场虽有腐败,但还可以收拾,假如康熙听从建议,将火耗合法化,并适度提高官员工资,官场肯定会清廉得多。
    可惜这样的历史机遇被康熙错过了。康熙后期,从朝廷到地方,贪官遍地,遇到灾荒,老弱病残者只能等死,年轻力壮的人只能背井离乡逃荒,朝廷距离全面溃烂已经不远。
    好名者必被名声所累,这一点,康熙也许到死都没想明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