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在关羽失荆州,刘备病逝,诸葛亮独揽大权之时,蜀汉的外部环境已经不能和建安二十四年相比了。在这时,积极北伐变成了一种主动追求、制造“天下有变”的手段:通过多次北伐,保持对曹魏关中地区的压力,伺机取得战果(典型如袭取陇右,击杀王双张郃),期冀在外部压力下曹魏内部发生问题,进而达到“天下有变”的目的。 ![]() 网络配图 在我看来,这一战略显然是有效的——在多次北伐中,诸葛亮既锻炼了军队,又取得了战果,还给予了曹魏足够的战略压力(诸葛亮一死曹睿就一改明君气象开始大兴土木)。至于最终没能北伐成功,只能说人事已尽,天命难成。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诸葛亮后几次北伐的对手——司马懿,得益于在关中地区的长期运作,积累了足够的实力与地位,而最终也正是司马氏代魏,也算是一种历史的幽默吧。 再看内部,北伐是团结蜀汉各派势力、维持政局稳定的重要手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