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写给秦少游的信中谈到自己的“年度预算”时说:“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 ![]() 网络配图 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以此,胸中都无一事。”(《苏轼文集》五十二卷,孔凡礼点校)意思是薪俸断绝之时,只好尽量节俭,全家每天开支不得超过一百五十钱。月初从积蓄中取出四千五百钱,分成三十份,挂在屋梁上,每天早晨用画叉挑取一份,然后藏起叉子,免得多取。若当天未用完,则用大竹筒储存,累积用来招待宾客。按此估计,积蓄尚可支撑一年余,到时再想办法,无须多虑,预支不必要的烦恼。可见出手大方的苏东坡,也有分外节俭的一面。 一个人如何对待义与利、荣与辱、苦与乐、得与失,是否公道、正派、诚实、善良、豁达、洒脱、友爱、敦厚,从他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均能一目了然。一个人若不计较金钱,就不会成日价营营苟苟、患得患失,更不会贪污腐化、违法乱纪。苏东坡对金钱的超脱,决定了他对人生的超脱。 (责任编辑:admin) |